汽車市場競爭猶如一場漫長的馬拉松,只有積極適應市場變化,兼具創新實力和體系能力積淀的企業,才能不被市場淘汰。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副總經理周鋒表示,東風日產將以品牌煥新為起點,以日產制造品質和全球經驗為根基,進一步整合中國本土新能源研發優勢,加快新能源轉型落地,并推動新能源產品進階海外市場。
如果說眾多車企在流量場一較高下,是快節奏的“短跑”;那么,汽車消費市場的比拼則更像是一場“長跑”,從設計、研發一款新車,到塑造品牌價值吸引用戶下單,再到全生命周期服務好客戶,無不考驗著一家車企的綜合實力。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4月汽車產銷分別實現240.6萬輛和235.9萬輛,環比下降10.5%和12.5%,同比增長12.8%和9.3%。在經歷了首季度的穩步增長后,迎來了環比的一次小幅回落。
有分析認為,汽車市場競爭猶如一場漫長的馬拉松,各種技術創新此起彼伏,市場遠未成定局,只有積極適應市場變化,兼具創新實力和體系能力積淀的企業,才能不被市場淘汰。
作為一家成立超過20年、累計銷量超過1500萬輛的車企“大廠”,東風日產用一套格外務實的組合拳,給出了跑贏這場馬拉松的答案。
早在今年3月,日產汽車就發布了為期4年的全新戰略規劃——“The Arc日產電弧計劃”,展現通往未來的戰略部署,不僅體現了日產持續進步和適應市場變化的能力,還將賦能日產的企業價值和競爭力。東風日產則以此為基礎,發布了專屬的全新新能源戰略、技術理念、技術支撐及實際應用產品。
“GLOCAL新模式”創造新亮點
隨著市場和消費者用車需求的進化,中國市場已經成為全球智能化、電驅化發展的引領者。為此,日產汽車決定加大在華投資。
日產汽車CEO內田誠表示,日產汽車堅持以定制化的市場戰略深耕中國市場,將與中國智能領域企業開展合作,進一步強化與本土合作伙伴的關系。按計劃,到2026財年,日產汽車將在中國市場實現73%日產品牌產品陣容換新,并推出8款新能源汽車,其中包括5款日產品牌車型。
值得注意的是,內田誠重點表示,日產汽車要在中國市場充分結合本地優勢和全球能力,而東風日產當仁不讓地扛起了這一重任。
在2024年北京國際車展上,東風日產一邊發布全新品牌主張——“盡興由NI”;一邊隆重推出以日產制造品質和全球經驗為根基,融合中國本土新能源研發優勢,源自中國、面向世界的“GLOCAL新模式”。
據了解,“盡興由NI”全新品牌主張由日產汽車在全球范圍提出的“Innovation for Excitement”本地化演繹而來,代表著日產的創新精神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對滿足每一位中國消費者、每一個“NI”多樣化需求的承諾。
在新能源戰略層面,東風日產將“全球能力”(global)與“本土優勢”(local)融為一體,推出“GLOCAL新模式”。該模式既能傳承東風日產的舒適基因,又能實現汽車智能技術和駕駛樂趣的再次進化。
在北京車展上,共有4款基于“GLOCAL新模式”的日產概念車完成首秀,覆蓋了從轎車到SUV的多個車型,以及涵蓋插電混動到純電動的多種動力形式。
以定位為“年輕商務人士第二居所”的日產Era概念車為例,該車不僅配有前后娛樂系統、零重力座椅,還用先進的e-4ORCE雪狐電四驅技術和主動式空氣懸架,為駕駛者提供更舒適的駕乘體驗。此外,作為插電式混合動力SUV,Era將全面支持城市場景下的多種補能方式,滿足高品質出行生活需求。
除了大放異彩的概念車外,東風日產還在北京車展上提到了全棧自研整車平臺、SOA整車智能電子電氣架構等頂尖技術的應用,以提升智能新舒適體驗。有分析認為,這顯示出東風日產在電動化、智能化核心領域進行了前瞻性部署,此次推出“GLOCAL新模式”的全新新能源戰略,就是要充分釋放企業的技術創新紅利。
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副總經理周鋒表示,東風日產將以品牌煥新為起點,以日產制造品質和全球經驗為根基,進一步整合中國本土新能源研發優勢,加快新能源轉型落地,并推動新能源產品進階海外市場。
據透露,東風日產計劃在未來3年推出5款日產品牌新能源車型,推動新能源車市場健康發展。未來,東風日產還將全面擁抱智能化趨勢,通過設計“智行合一”智能出行解決方案,與行業領先智能化企業共建智能生態朋友圈,以及推行“油電同智”計劃,為廣大用戶帶來更安全、更便捷、更高品質的智能出行體驗。
“多輪驅動”“油電同智”撬動新的藍海市場
近年來,得益于經濟社會發展、公路網絡日益發達,我國汽車保有量迅速上升,新能源汽車增長迅猛。
獨立汽車分析師白德認為,考慮到我國幅員遼闊的地理環境,各地用車場景差異較大,同時“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正在有序推進,傳統燃油車、混動車或純電動車都不是市場的唯一選項,車企應通過合理的產品布局,滿足各地用戶對移動出行的不同需求。
“無論市場怎么變,車企都應該提供產品質量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真正好車,并且要不斷超越自己。”他表示,新一輪汽車以舊換新有望釋放更多市場空間,像東風日產這樣有條件的車企,可以在純電(BEV)、插電混動(PHEV)及增程式混動(REEV)等多個技術路線有序推進,實現多路徑發展和“多輪驅動”。
以今年3月上市后廣受好評的東風日產探陸為例,作為一款面向家庭市場的中大型SUV,盡管該細分市場的競爭十分激烈,探陸卻憑借車輛空間、舒適度、健康和安全性能上的“硬實力”,以及多年來品牌價值積淀的“軟實力”,迅速破局,獲得了良好的口碑積累。
有統計數據顯示,中大型SUV的主流用戶群體畫像為“35歲上下”“事業有所成就”,他們更愿意在平衡家庭與事業的基礎上,花更多時間去探索和旅行。毫無疑問,近兩年國內文旅話題頻頻“出圈”,預示著這一消費群體還將不斷擴大,成為新的藍海市場。
這些習慣了國內移動互聯網生活方式的用戶,必然會對智能座艙的便捷性、智能駕駛的安全性提出更高要求,這便成了中國汽車市場的新課題。
為了俘獲這些消費者的芳心,東風日產決定在智能化領域加快布局,率先提出“油電同智”戰略。周鋒表示:“智能化并不是電動車的‘專利’。我們要讓智能化提升,同時惠及燃油及新能源用戶,真正做到‘油電同智,智能同享’。”
他透露說,為了擁抱智能化趨勢,滿足用戶“真智能”剛需,東風日產將攜手行業領先智能合作伙伴深化開展智能化戰略合作,致力為用戶提供全新的智能“人·車·生活”,開創“在中國 為中國 向世界”的新大廠范本。
記者了解到,東風日產在發布會上,宣布將與包括華為、Momenta、斑馬智行、百度、英偉達、高德地圖和科大訊飛在內的領先智能化品牌合作,同時結合企業自研體系,更好地滿足消費者智能化需求。
在整車出口上,東風日產已成立海外事業部,并完成了海外簽約儀式,定下了“2025年第一階段整車出口10萬輛”的目標,讓“Local”(本土化)反哺“Global”(國際化)。“我們正以更加積極的、必勝的姿態,加速電動化、智能化轉型,朝著‘在中國,為中國,向世界’的方向前進。”東風日產相關負責人總結道。
在車市“馬拉松”這條賽道上,近日發布的《汽車以舊換新補貼實施細則》等政策紅利,打響了汽車市場拼增長的“信號槍”。據媒體報道,目前全國首批汽車以舊換新補貼已發放,汽車以舊換新活動正在全國各地火熱進行。但與過去幾輪汽車補貼不同的是,面對硝煙彌漫的價格戰,面對日益成熟的汽車用戶群體,汽車企業很難重復過去“狂飆”式野蠻增長,必須找到一條追求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新道路。
白德認為,隨著競爭的加劇,國內汽車市場進入深度變革期,面對行業競爭充滿的不確定性時,車企必須堅持“以客戶為中心”,堅持最純粹的造車初心。一方面不斷洞察消費需求升級創新產品,一方面用好全球優勢資源和本土化體系能力。
從這個角度來看,作為日產汽車在中國市場穩定發展的“壓艙石”,擁有超過1500萬名用戶的“大廠”東風日產迎來“GLOCAL新模式”和全新的品牌主張,無疑將更加令人期待。值得一提的是,東風日產后續將舉辦新技術架構專場發布會,為中國用戶亮出更多硬核技術實力和新產品,“技術日產”還將帶來更多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