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歷來牽動人心,如何對學生開展合適的就業生涯指導,成為高校乃至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
2024年11月23日至24日,第10屆中國職業發展論壇暨勞動經濟學會職業開發與管理專業委員會2024年年會在上海師范大學舉行,論壇主題為“人工智能時代的生涯與工作:建構、重塑與教育”。
主題報告環節,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指導委員、就業評價與統計專家組組長,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原黨委書記汪歙萍以《就業育人:構建落實立德樹人新生態新格局的必要路徑》為題介紹了我國大學生就業政策與實踐的新方向、新思路。
11月23日,汪歙萍在論壇上發言。 澎湃新聞記者 鄒佳雯 圖
汪歙萍談到,基于她與研究團隊過往多年來的社會調查和工作實踐,她發現,生涯指導還是很受學生歡迎的,但生涯指導對他們的幫助有效性還不夠高,“主要因素是生涯指導的老師針對學生個性化需求的指導服務沒到位。”
汪歙萍指出,個性化服務中,最缺的可能就是就業生涯指導對學校的辦學特色以及學生應該去的核心行業、崗位情況的指導。這方面,國外部分高校的做法是,會向學生開設普遍的團體咨詢或個性咨詢,提供行業以及學科的專業咨詢,“這是我們要不斷學習的一個方面。”
她談到,生涯指導的師資結構中要有學科專業的背景,比如心理學、教育學、人力資源、管理學等方面專業背景的老師,還有一個重要的是實踐者角色,即來自相關的職業部門。汪歙萍觀察到,現在開展生涯指導的老師的背景,自身的職業經歷背景經常也是單一的,因而在輔導學生的過程中,學生的感受度不強,“所以我感覺,假如企業的HR也能夠參與進來,可能對我們開展學生的生涯指導工作會更有幫助。”
“對學生走上職業工作崗位影響比較大的是什么?大學的學科專業知識背景是很重要的,而生涯指導也是輔助他實現就業的重要環節。在指導的過程中,要真正培養他的興趣愛好,讓他知道學習的知識結構和之后的發展能結合。如果以就業的結果為導向,生涯指導的框架設計要更體系化、規范化、標準化,要持續動態地改進。”汪歙萍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