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是當下汽車產業熱點,也是焦點。廣汽是廣州汽車鏈長企業,廣州汽車是廣州工業半壁江山。廣汽轉型,不能輸。三年,200萬輛,自研和產業化再投500億元……2024年11月15日,廣汽發布“番禺行動”。廣汽轉型,不想輸。
現在,壓力來到傳祺、埃安和昊鉑這邊,三大自主品牌會以什么樣的方式承接“番禺行動”?行業關注,政府關切,消費者關心,旁觀者好奇。三年之后,廣汽“番禺行動”會以什么方式收官?傳祺、埃安和昊鉑的每一天、每個月、每一款新車、每一種新技術都顯得格外重要。
身為長子和長兄,廣汽傳祺必須站出來:挺身而出,扛下壓力;以身作則,肩負起責任。事實上,廣汽傳祺已經行動起來。2024廣州車展,廣汽傳祺全球首發傳祺S7。根據規劃,該車將在2025年上半年上市。傳祺S7只是一個開始,2025年,包括傳祺S7在內,廣汽傳祺將四車齊發,全面智能,全面智駕,火力全開。到2025年底,傳祺頭雁領飛,埃安和昊鉑左膀右臂,再加上產業上下游齊心協力、集團軍式行動,“全新廣汽”將巍然成型。
2024年11月15日,廣汽集團發布三年“番禺行動”。傳祺S7全程參與,見證,也將是先鋒軍
智能化:自主研發與華為合作雙輪驅動,2025年智駕領先
汽車四化“下半場”是“智能化”,這是行業共識。“智能化”厲害之處在于,它是一種“活性物”,能和“駕駛”“座艙”“交互”產生化學反應,產生新的事物、新的價值。
“智能化”是廣汽傳祺的機遇,也是挑戰。整體而言,機遇大于挑戰。根據規劃,廣汽傳祺將在現有智能化優勢基礎之上,通過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的升級以及智慧出行場景的打造,實現產品體驗上的領先。
廣汽傳祺底氣來自自研與合作雙輪驅動。2025年,是“傳祺+華為”的成果之年。2025年,傳祺和華為合作將加速落地,迎接市場檢驗。包括傳祺S7在內,廣汽傳祺在2025年上市四款新車均采用來自華為的鴻蒙座艙和乾崑智駕,覆蓋轎車、SUV和MPV三大主流領域。
2025年,是廣汽傳祺產品大年,也是智駕大年。新車有四款,每一款都是“純血鴻蒙”
華為給廣汽傳祺的賦能,可以說是遙遙領先的。在今年9月底,傳祺和華為舉行聯合發布會,全球首發搭載華為全新智駕系統的1 CONCEPT概念車。今年廣州車展上,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在發布番禺行動之后接受采訪時表示,廣汽和華為合作,是戰略性,是全面和全方位。朋友們,讓我們說得簡單點:傳祺攜手華為,能為用戶提供更智能、更科技的純血鴻蒙車型。
積極對外合作的同時,傳祺也堅持自主研發。長期看來,企業需要擁有自主自研的核心競爭力。智駕自研是廣汽傳祺的另外一張“底牌”,AI智能座艙、端到端無圖智駕、鉅星智控底盤等先進技術已經在路上,最遲2026年可以上市。其中,自研端到端無圖智駕,能夠精準理解復雜交通道路,處理復雜多變的場景,有路就能開,全國都能用。
“智能化”改變汽車,這是一個長期過程,而不是短期的顛覆。關鍵不在于誰說得多,也不在于誰先跑出去,而是要有持續創新的活力和持續精進的定力。廣汽傳祺在“合作”和“自研”兩個方向投入資源,不斷嘗試——這是主流大廠的做法,也是實力的體現。
電動化:一個平臺,N種拓展
“智能化”提速,并不意味著“電動化”可以放緩腳步。事實上,現階段“電動化”并非進化到完美無瑕的方案,仍需要持續改善,解決消費者的體驗問題。在這一時代背景下,增程和插混正在走到舞臺中央。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今年前十個月,“增程和插混”同比增長為87%,比純電高出74個百分點。在增程和插混助推下,今年“新能源”才能保持澎湃的市場數據。憑借“可電可油”的產品特點,增程和插混將是明年提綱挈領式的主角,甚至不只是國內市場。
由于種種原因,廣汽傳祺沒有分享上一輪“新能源”井噴的紅利。當增程和插混這一技術路線匯集了戰略落地、生產實踐的布局與設想,廣汽傳祺不會再錯過。
傳祺S7明年一季度上市。展望前方,傳祺有無數可能
廣汽傳祺全新EV+平臺支持增程、插混雙模并行。用戶再不需要在增程和插混之間糾結,可以根據需要,進行選擇和切換。針對饋電油耗高、高速純電續航打折的用戶痛點,廣汽增程技術能進一步將油耗降低15%,將純電續航提升12%。
需要說明的是,在增程這一領域,廣汽傳祺不是“做不了,才做其他”,也不是“后來者”。實際上,國內最早的增程車,就是廣汽傳祺造。今年廣州車展上,廣汽披露兩個數字:一是,在自主研發領域,累計投入超過500億元;二是,未來三年,在自主研發和產業化方面,將再投500億元。
廣汽首筆投入比預期的要快。11月22日,廣汽集團發布公告,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關于廣汽傳祺T75項目的議案》,同意全資子公司廣汽傳祺汽車有限公司T75項目的實施,項目總投資51,265萬元。T75項目是什么?時間會給出答案。從番禺行動發布到首筆投入宣布,中間只間隔四個工作日,從中可以看出廣汽的效率。首筆投入給到廣汽傳祺,也應該不全是巧合。
全新EV+平臺遠不是廣汽傳祺“電動化”技術的全部。比如大家關心的“電池黑科技”方面,廣汽全固態電池計劃進展順利,將于2026年實現全固態電池裝車搭載。
還比如在更前瞻的氫能應用領域,搭載廣汽氫混技術的傳祺E9正在參與天津舉行的示范運行,將在六個月時間里,累計行駛超過5萬公里。
現在說起來不新鮮,在三電領域,廣汽已經量產行業領先的彈匣電池、超級快充、夸克電驅技術。更為關鍵的是,廣汽傳祺還是“油混”的頭部車企之一。在“油混”領域的常年積累和持續投入,讓廣汽傳祺“油混”技術先進性和成熟度沖到了行業前列。
有插混,有增程。“電動化”技術路線多樣化,這是市場選擇
至于“電動化”,現在也已經明確,全新EV+平臺能朝著“電動化”方向拓展。一言蔽之,廣汽傳祺“電動化”是一個綜合、多路線并行、多路線精通、兼顧當下和未來的方案。以全球不同國家不同資源稟賦而言,總有一條技術路線,可以契合,會讓那里的消費者滿意,而不是囿于某一種,讓消費者試錯買單,讓企業進退失據。
讀懂70萬MPV用戶的選擇,未來更期待
從智能化和電動化兩大領域的規劃來看,廣汽傳祺已經做好準備,以智電蛻變為契機,推動新一輪“高速+高質量”發展。
向上,承接廣汽集團番禺行動;向下,滿足消費者對美好出行的向往。番禺行動為期三年,時不我待。假如說智能化和電動化是行動方案,而在更底層給廣汽傳祺做支撐,是產品品質和技術積累的自信,也是對市場波動周期中保持定力的經驗,還有對消費領域的核心消費價值的理解。
廣汽傳祺MPV家族便是例證,累計產銷接近70萬輛的成績證明:產品有競爭力,價格體系有說服力。全系車型安全性得到印證,舒適性經過市場檢驗,無比貼合中國汽車高端消費對“高價值”和“高品質”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