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福田區AI賦能生物醫藥高質量發展交流活動在深業上城城市云客廳舉行。活動邀請廣大投資者、金融機構、創新型高校及科研機構參與,共同探索、挖掘企業的市場藍海與合作機遇,攜手塑造“人工智能+藥物研發”深度融合,驅動福田區生物醫藥產業形成創新發展的全新生態格局。
活動中,深圳晶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晶泰科技”)聯合創始人、CEO馬健博士以《從理解自然語言到理解“自然到語言”——AI 科學研究的新展望》為題進行了主題分享,講述晶泰科技利用人工智能、機器人實驗等創新技術賦能生物醫藥的成果和案例,以前沿技術助力創新藥、新材料等產業領域高質量發展。而就在這個月,晶泰科技剛剛在劍橋晶體學數據中心(CCDC)舉辦的全球晶體結構預測盲測大賽中,成為全球范圍內表現最優異的兩個參賽組之一。
![深圳福田這家“聰明”的公司,又拿了個“全球第一”](http://www.dfulqf.cn/uploads/image/2024/1128/09440111300.jpg)
晶泰科技聯合創始人、CEO馬健博士在演講
這家誕生于麻省理工學院(MIT),成長于深圳福田的公司,如何在短短10年間成長為國內“AI制藥第一股”,又為何被麻省理工評論為年度“50家聰明公司”之一?
勇闖AI+生物醫藥的“無人區”
2015年,量子物理學家溫書豪結束了MIT的博士后研究工作,回國著手準備創業。彼時,同樣有著MIT博士后研究背景的馬健、賴力鵬也剛回國不久。同年9月,3名物理學家聚在一起,成立了深圳晶泰科技有限公司。
那一年,國內AI制藥領域處于剛起步的階段。受到波士頓藥物工業大環境的影響,以及聯合創始人對藥物研發格局的判斷,晶泰科技成為全球范圍內最早的一批投身該領域的企業。
“但是跟很多工業產業中應用AI落地遇到的問題類似,我們在發展過程中也遇到了高質量數據缺乏的問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馬健表示,傳統實驗室產生數據的過程不夠高效,而公開收集的許多數據都是正樣本,不利于人工智能學習。
“要訓練一個機器去學習,更多地提升它的能力,單純靠正樣本是不夠的,要有大量的負樣本,而這種負樣本其實在日常實驗當中非常多。”馬健說。于是,從2020年開始,晶泰科技陸續在深圳、上海規模化部署AI+機器人實驗室,打造了全球最大的生物醫藥自動化工站集群,率先闖入藥物研發產業數據的“無人區”。
“通過打造自動化智能化實驗室,我們在產生的數據不僅‘量’變得很大,更關鍵的是數據的‘質’也有了大幅提升,大大加速了藥物研發的效率,也提升了成功率。”馬健介紹。
![深圳福田這家“聰明”的公司,又拿了個“全球第一”](http://www.dfulqf.cn/uploads/image/2024/1128/09440115131.jpg)
晶泰科技AI+機器人實驗室實景
據Research And Markets數據,預計2026年全球AI制藥市場規模將達到29.94億美元。國內方面,業內預計,2023年市場規模將達到4.14億元。業界人士認為,未來人工智能技術將成為重塑生物醫藥產業創新形態和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因素。為此,晶泰科技也持續將觸角伸向海外。
“從國內來看的話,我們的科研基礎設施不斷發展提升,已經在從傳統的采購高端儀器設備,朝著更加自動化、智能化的實驗室方向發展,這方面晶泰已經走在前列。未來,我們會放眼全球,通過跟先進的海外制藥公司合作,找到更多問題和痛點,來開發相應新技術來解決這些問題。這將是晶泰的核心競爭力。”馬健表示。
目前,晶泰科技已與輝瑞、禮來、強生、默克、新加坡國家藥物研發平臺EDDC、正大天晴、長江生命科技等眾多全球跨國企業、國內知名企業、國內外知名科研機構/院校達成合作,探索AI+生物醫藥領域更廣闊的“無人區”。
2024年6月13日,晶泰科技正式登陸港交所,成為國內“AI制藥第一股”。值得一提的是,晶泰科技還是香港交易所推出的特專科技上市新規(簡稱“18C”)于2023年3月31日正式生效以來,第一家通過這一規則上市的科技企業。
把“跨界”寫進企業DNA里
正如3位聯合創始人從物理學“跨界”到AI制藥,醫藥行業之外,晶泰科技正在探索更多的可能。
在 AI 和自動化助力研發領域,晶泰科技的AI+機器人智能化研發平臺,每月可執行幾萬項化學反應,累積數據達數十萬量級。這一平臺通過綜合樣本學習提升了預測反應的準確性,可以在合成早期剔除成功率低的反應,從而大幅降低合成失敗率。
今年8月,晶泰科技與協鑫集團簽署了為期5年的戰略研發合作協議,為其提供鈣鈦礦、超分子、鋰離子電池等領域的新能源材料研發服務。雙方還計劃在深圳河套合作區共同成立新材料研究院。
10月,晶泰科技聯合中醫藥廣東省實驗室構建智能化、自動化、數字化、工程化中藥新藥創制 “四化平臺”,將中醫藥與新一代人工智能、自動化與機器人等技術深度融合,為中藥開發注入了新的生產力。同樣在10月,晶泰科技又向中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交付一臺催化劑合成工作站,助力催化劑研發合成效率提升。
對于頻頻“跨界”的動作,馬健認為,“不管是藥物還是新材料,它的探索模式和試錯方式是相通的。這些共同的研究范式,可以裂變出非常多的應用的場景,讓AI真正賦能各行各業。”
![深圳福田這家“聰明”的公司,又拿了個“全球第一”](http://www.dfulqf.cn/uploads/image/2024/1128/094402FU2.jpg)
晶泰科技AI+機器人實驗室實景
憑借著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持續探索,2023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晶泰科技獲得大會最高榮譽SAIL獎和鎮館之寶,與中國商飛、華為、高通等企業共享殊榮,也是大會“唯一雙料王”。
筑巢引鳳,“AI+醫藥研發圈”正在福田形成
生物醫藥是深圳市“20+8”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之一,是河套深圳園區的三大重點產業之一。2023年8月印發的《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中試轉化基地,支持先進生物醫藥技術創新應用。今年9月,深圳生物醫藥產業投資促進大會在河套成功舉辦;11月21日,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中心和國際臨床試驗所又同日在河套深港兩個園區同步設立;11月25日,河套創新論壇在河套科創中心舉辦,深港兩家醫學轉化平臺正式揭牌啟用,進一步助力打造生物醫藥河套高地。
獨特的區位優勢和源源不斷的政策優勢,也為福田區、河套深圳園區吸引眾多醫藥研發企業聚集。晶泰科技的成長故事,是福田區生物醫藥產業的縮影,也是福田區“筑巢引鳳”的生動寫照。如今,福田區以晶泰科技為龍頭,匯聚萊芒生物、希格生科、默元生物、深度原理科技等孵化企業、坐標軟件等醫療信息化企業,共同形成一個更高效、更具協同性的生物醫藥產業生態。
作為河套深圳園區的一分子,馬健見證了福田區“AI+醫藥研發圈”的形成。“僅我們公司所在的那棟樓,就聚集了信立泰、希格生科、默元等知名生物醫藥企業,還有一些跟晶泰科技業務有著千絲萬縷關系的生物科技公司。我覺得在我們那個小小的園區里頭,已經是一個高度聚集的、世界頂尖的生物科技的生態圈。”馬健說,就在上周,德國默克公司高管團隊到晶泰科技交流時,也不禁感慨“在這里看到了一個小小的生態。”
“期待未來有更多全球頭部的大型藥企研發中心落戶福田,落戶河套,來帶動整個生態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