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激烈競爭中,特斯拉 Model Y 一直以銷量怪獸的姿態占據著重要地位。然而,國內自主品牌廠商敏銳地察覺到了這個市場機遇,紛紛推出對標車型。今天,我們就來對比一下最近上市熱銷的極氪 GX 和智己 R7,看看它們能否將特斯拉 Model Y 拉下馬來。
一、車身蒙皮用料
首先來看車身蒙皮用料。極氪 GX 除了后備箱上半部分為高分子聚合材料外,其余車身門皮部分全部都是鋼制材料。智己 R7 在輕量化上表現更好一些,前備箱蓋采用鋁合金材質,后背門為高分子聚合材料,其余四個車門和前后翼子板是鋼制的。而特斯拉 Model Y 的后備箱蓋是鋼制材料,前備箱蓋為鋁合金,四個車門為鋁合金材質,前后翼子板是鋼制材料。
那么,蒙皮材料用鋁就一定好嗎?答案是否定的。在相同厚度和結構的前提下,鋁合金材料的防護效果不如鋼制材料。若要達到與鋼制材料同等的防護效果,鋁合金只能增加材料厚度,這就意味著成本的增加。不僅鋁合金材料本身比鋼材貴,而且符合防護強度要求的鋁合金材料一體沖壓成型機器所需噸數更大,價格也更貴。最終,這些多出來的成本還是由消費者承擔。
二、防撞梁對比
前防撞梁極氪 GX 的前防撞梁寬度為 1403 毫米左右,防撞梁覆蓋率為 72.7%,雖然不錯,但在三臺車中是最低的。其橫截面為木字形,中間兩道加強筋做了潰縮引導形狀,采用極氪式超長吸能盒設計,但防撞梁下方左右兩邊分別布置了玻璃水盒和防凍液盒,在低速碰撞時容易損壞,且極氪 GX 是全場唯一沒有布置副防撞梁的車型。特斯拉 Model Y 的前防撞梁寬度為 1477 毫米左右,防撞梁覆蓋率為 76.9%,在三臺車中表現最好。其橫截面為日字形,在縱梁兩側向外延伸部分為口字形,設計主要是為了應對小重疊率偏置碰撞,兩側的前端防撞梁加強結構能向后折疊吸能,更好地保護縱梁梁頭位置。主吸能盒在縱梁和防撞梁的連接處,另外在副防撞梁后方還有兩個單獨的吸能盒,總計四個吸能盒和兩個前端防撞梁加強結構。智己 R7 的前防撞梁寬度是 1487 毫米左右,覆蓋率為 75.1%,表現中規中矩。其防撞梁橫截面不僅結構為強度更好的木字形,而且上下兩個部分均有口字形的加強結構,再往里看還能看到一層加強結構。副防撞梁采用更加合理的方管結構,吸能盒一邊三個,總共六個,且全部都是沖壓成型,比 Model Y 更加厚重。
后防撞梁極氪 GX 的后防撞梁寬度為 1126 毫米左右,覆蓋率為 58.3% 左右,橫截面為單層沖壓鋼板。特斯拉 Model Y 的后防撞梁寬度為 1173 毫米左右,覆蓋率為 61.1%,橫截面是更加科學的木字形,但兩側沒有后吸能盒,后防撞梁兩側直接用螺栓固定在車身上。智己 R7 的后防撞梁寬度為 1104 毫米左右,覆蓋率為 55.7% 左右。如果是側后碰撞,后防撞梁對空懸的氣罐以及高壓線束基本上起不到防護作用。不過,極氪 GX 和智己 R7 兩側均帶有兩個吸能盒,這一點比 Model Y 好。
那么,防撞梁是越寬越好嗎?從行人防護的角度來看,并非如此。如果防撞梁太寬,行人被撞到膝蓋時受到的傷害可能會更大。而如果是車身蒙皮或軟性保險杠接觸行人,傷害則會小一些。
三、懸架形式與副車架
在懸架形式上,三臺車均采用前雙叉臂后五連桿的懸架形式。但智己 R7 上下 AB 均采用虛擬主銷解耦式設計,有利于左右車身姿態的優化,側傾更小,車輛操控更加穩定;Model Y 下 AB 為解耦式;極氪 GX 則是傳統的雙叉臂形式。
在后懸架用料方面,極氪 GX 和智己 R7 的軸承座和其中兩根連桿是鑄鋁件,Model Y 只有軸承座是鑄鋁的,其余連桿為沖壓鋼材質。這使得兩臺自主品牌車型的輕量化更好。
在副車架方面,三臺車均為全框式前副車架。Model Y 加入了一根相當粗壯的 U 型圓管梁,除加固作用外,還能支撐電機。另外兩臺車中間有一根支撐鋼梁,智己 R7 的更加寬大粗厚。在后副車架部分,三臺車也都是全框式的,但只有智己 R7 采用全鋁合金材料,在減重方面表現更突出。
四、底盤防護與電驅聲學包
在底盤防護部分,三臺車在未拆除底盤護板時,底盤平整度都較好。在高壓接插件防護方面,極氪 GX 高壓接插件前端端口采用一塊鑄鐵鋼板進行防護,后半部分有半塊塑料板防護;Model Y 對后電機高壓接插件的防護最好,采用沖壓成型的帶有潰縮槽孔的鋁合金弧形板,尺寸較大,但前電機高壓接插件的線束和插頭基本裸露;智己 L7 前部僅有單根沖壓加強梁防護,后半部分插頭和線束完全裸露,防托底磕碰能力較弱。
在電驅聲學包方面,智己 R7 和極氪 GX 都采用了全包式設計,里面包裹了一定厚度的隔音棉,只有 Model Y 全部裸露在外。三臺車里面只有極氪 GX 出現了諧振塊。諧振塊是優化車輛因結構路徑出現的共振問題、從而優化整臺車 NVH 的部件。極氪 GX 出現諧振塊可能有兩種原因,一是讓不及格的水平變成及格,二是讓原本優秀的表現更好。具體是哪種情況,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討論。
五、總結
整體來看,特斯拉 Model Y 作為一臺三年前的車型,放到現在表現依然可圈可點。而極氪 GX 和智己 R7 作為后來者,在技術配置和用料方面展現出了不俗的競爭力。雖然特斯拉 Model Y 在過去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面對進步飛速的自主品牌車型,它已不能再鎮定自若。最近關于特斯拉 Model Y 換新版的諜照頻出,它能否延續如今的輝煌,讓我們拭目以待。
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中,各品牌車型都在不斷努力提升自己的實力。消費者也有了更多的選擇。希望未來的新能源汽車能夠在性能、安全、舒適等方面不斷進步,為我們帶來更好的出行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