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木板材料搭城堡,到沙地里挖水渠,在涂鴉區天馬行空地繪畫……在濟南市天橋區興麓幼兒園,孩子們發揮創意,自主開展豐富有趣的游戲。實踐探索高質量的自主游戲,是園長徐茜和教師們一直的追求,為改善幼兒園存在的游戲材料單一、幼兒學習淺表等問題,興麓幼兒園基于自然教育理念,從“兒童視角”出發,創設開放多元、自然生態、童真野趣、挑戰與安全共存的室內外游戲活動環境,提升幼兒園游戲質量,實現幼兒在游戲中的探索與發展。
聚焦游戲環境,構建游戲課程體系
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是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提升的重要手段。2023年,興麓幼兒園成功立項濟南市教育局教育綜合改革項目《基于兒童立場的自主游戲實踐策略與研究》,隨著項目推進,興麓幼兒園著力開發自主游戲新區域、新環境,轉變教師教育觀念,以促進幼兒的全面和諧發展。“教師的思路被打開后,我們看到了讓人驚喜的改變。”園長徐茜說,短短一年,幼兒園整合出具有結構層次及符合年齡特點的游戲材料,包含滾筒、梯架、管道等,這些低結構材料在孩子們手中大放異彩。在戶外游戲環境中,幼兒園充分利用草地、露天存儲空間等場地及自然資源,規劃出美勞區、沙水區、探索區、建構區等游戲空間。在室內游戲環境中,將兒童高度的“墻裙”還給孩子,游戲后表征、幸福一刻分享、班級公約……隨處可見孩子們留下的痕跡。空間改變拓寬了幼兒視野,在豐富材料的激發下,幼兒得到了綜合性發展。“此外,我們還實現了彈性游戲時間,為幼兒自主學習提供了時間保障。”
在自主游戲區域擴充的基礎上,園所堅持“培養身心健康、會生活、善學習、樂交往、愛勞動、能創造的完整兒童”的課程目標,構建“以幼兒發展為本”的園本課程。除基礎課程外,幼兒園還開展了運動體適能、早期閱讀、玩轉魔方、心理沙盤等社團活動,鼓勵幼兒主動學習、積極探索。同時建立監測評估機制,監測到幼兒的合作能力、自主意識、創造想象有了很大進步和發展。
創新教研實踐,提升教師游戲素養
今年10月,2024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學術年會觀摩活動在興麓幼兒園展開,孩子們自信展示奇思妙想。專家與教師們深度參觀,近距離觀看孩子們的游戲活動,感受幼兒在游戲中的“真探索”“真享受”“真體驗”和“真生活”。徐茜說,這得益于教師對自主游戲的探索與實踐:“老師們會支持幼兒日常游戲中的小創意,引導他們主動思考、動手,把想法變為現實。”
為保障自主游戲持續深入地探索,興麓幼兒園構建起“24543”園本教研體系。老師們學會慢下來,科學有效地觀察,捕捉教育契機,通過與幼兒一對一傾聽、小組討論、集體對話等互動形式,傾聽幼兒的需求,基于幼兒興趣和需要的創生課程,推動幼兒的深度學習。
豐富鮮活的教學實踐案例也為教師支持幼兒游戲提供了實踐模式。隨著課題研究的進行,教師的專業能力大幅提升。例如,幼兒園游戲案例省、市級獲獎達14篇,多篇游戲專題論文在《中國德育》《教育家》雜志發表。
打造優育樣板,實現家園同頻共振
據興麓幼兒園的老師介紹,家園共育對于幼兒游戲行為的支持體現在方方面面。幼兒園通過游戲開放日、家長沙龍、專家講座等“線上+線下”多形式活動,邀請家長、社區人員走進幼兒園,近距離與幼兒共同游戲;教師還通過照片、視頻、記錄表等形式觀察幼兒在游戲過程中的階段性變化和關鍵節點,形成生動詳實的資料分享給家長、社區人員,轉變其教育觀念,希望他們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幼兒自主游戲中來,構建起有組織、有制度、有課程、有評價的園家社“四有”合作共生模式。同時,充分發揮家長、社區的資源優勢,通過共同審議、組織實施,將教育延伸到幼兒園之外,打造形成“幼兒園、家庭院、社區圈”活動共同體,為幼兒提供更加全面和個性化的教育支持。
如今,自主游戲的影響力逐漸增強,已成為興麓幼兒園一張亮麗名片。為了讓自主游戲惠及更多兒童,幼兒園主動梳理實踐經驗,定期開展培訓、交流和指導,片區幼兒園的自主游戲改革取得良好的效果,累計惠及千余人,帶動30余名各園骨干、20余所公辦、民辦園學研共進,充分發揮園所的輻射帶動作用,促進區域園所自主游戲共同發展,點亮快樂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