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巴西峰會閉幕翌日,上海垣信衛星科技有限公司與國有的巴西電信公司正式簽署合作備忘錄,垣信衛星將為巴西提供衛星通信服務,實現對巴西偏遠和網絡不發達地區的寬帶互聯網接入,推動巴西國家數字包容公共政策執行落地。按計劃,垣信衛星互聯網服務將于2026年在巴西正式商用。
垣信衛星和巴西電信簽約儀式圖源:垣信
垣信衛星是我國巨型低軌互聯網星座“千帆星座”的建設和運營方。今年8月6日和10月15日,千帆星座進行了兩次一箭18星的發射。年內,長五系列火箭還將一箭發射36星,使星座規模達到72顆。千帆是中國計劃的三大“萬星級”巨型星座之一,也是繼SpaceX星鏈后世界上第二個啟動組網發射的巨型低軌星座。考慮到星鏈已經在巴西運營,千帆即將與它展開貼身競爭,不免令人期待。
10月千帆星座第二次發射圖源:垣信
中國商業航天自2014年以來,十年間發展迅速。現在,無論火箭還是衛星,無論是技術能力還是市場規模,都已經是僅次于美國的存在。我們的商業航天公司也逐漸建立了和SpaceX一比高下的底氣。中國市場特有的“卷”,加速了技術的成熟,提高了產品的競爭力,國內商業航天市場也正在從藍海變成紅海。業內人士都已經意識到,出海是必然,時機已經成熟!
我國產業出海最成功的案例,莫過于進入新世紀后崛起的新能源產業。中國光伏、風電、電動汽車的出海戰略都取得了巨大成功,成為了全球領導者。中國商業航天出海能不能復制這樣的成功、再鑄輝煌?
長征三號發射亞洲一號通信衛星圖源:四川日報
其實,中國商業航天起步遠早于2014年。1990年,中國用長征三號火箭成功發射了有中信集團持股、美國制造的亞洲一號商業通信衛星,首次打入國際發射市場,同時開啟高軌通信衛星國際業務,做到了起步便是國際化。其后十年,中國力壓航天大國俄羅斯,成為國際發射市場鼎立的三足之一。只是由于九十年代后期美國的打壓,中國航天才逐漸淡出國際市場。
事實上,中國航天并沒有完全退出國際市場。進入新世紀后,中國為發展中國家發射了多顆歐洲制造、無美國部件的通信衛星。后期更是實現了國產大中型通信衛星和遙感衛星的在軌交付。應用層面也取得了可喜的進展,比如衛星地面設備出口、北斗定位導航海外應用等。
最近幾年,很多新生的商業航天公司在國內取得初步成功后,也嘗試開拓海外市場。前不久,中科宇航力箭一號發射成功的“阿曼智能遙感衛星一號”由地衛二空間技術(杭州)有限公司提供全套解決方案和星上載荷,深圳航天東方紅提供衛星平臺。這是由我國民商航天公司提供衛星研制和發射全套服務所完成的首次海外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