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比亞迪可以說是大事不斷,月初的時候迎來了單月銷量破50萬輛的新紀錄,在廣州車展期間也帶來了不少全新車型,前不久又迎來了品牌成年30周年和10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每一件大事對比亞迪來說都極具意義。
當然,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一切都沒有直接降價優惠來得更實在。前段時間,網上也曝出了一張比亞迪秦PLUS DM-i最低5.98萬元起的宣傳海報,并表示是30周年限定版,一時間在網上引起了大量討論。那么,5.98萬元買比亞迪秦PLUS DM-i到底有沒有可能呢?
5.98萬能買,但并不是降價
在今年春節剛過的時候,比亞迪就打響了2024年車市價格戰的“第一槍”,推出了秦PLUS DM-i和驅逐艦05的榮耀版車型,起步價均為7.98萬元,讓友商也不得不跟上降價的節奏。從結果導向來看,7.98萬元起的秦PLUS DM-i和驅逐艦05確實加劇了A級轎車市場的競爭,特別是對合資A級轎車來說,曾經引以為傲的節油性在可以上綠牌的插電混動汽車面前,不堪一擊。
不過,降價對車企來說本身就是一把“雙刃劍”,雖然能夠吸引到新用戶,但對老用戶來說無疑是一種“背刺”。所以現在每當有一款車型大幅降價或新款車型上市時,都會引起老車主的不滿,更有甚者還出現了一年換三代的高頻率更新。
那么,近期網上所傳言的5.98萬元買秦PLUS DM-i所謂的30周年限定版到底是真是假呢?其實,對于5.98萬元買秦PLUS DM-i這一消息的真實性,完全不用去質疑,因5.98萬元的這一價格也并非比亞迪對該車進行的官方降價,而是加上補貼之后才得出的價格。
在宣傳海報上我們也可以看到,所謂30周年限定版實際上就是加上了國補、省補、金融補貼等多重補貼政策,這些補貼加起來就差不多有2萬元了,再結合秦PLUS DM-i本身7.98萬元的起步價,可不就是5.98萬元就能買了嗎,所以比亞迪是明顯做了一個噱頭,打了一個“擦邊球”。
鋰電池原材料跌破8萬元/噸,電車還將更便宜
今年對于燃油車來說已經算是非常難熬的一年,曾經的“油電同價”的口號不僅在今年正式實現了,反而很多新能源汽車在價格上比同級別的燃油車還要更便宜。對于用戶來講,新能源汽車帶來的不僅僅是用車成本的降低,更是沒有限牌、限行的顧慮。
根據乘聯會提供的數據顯示,新能源汽車國內零售滲透率已經連續3個月突破50%,這對燃油車來說絕對是一個莫大的打擊,意味著新能源汽車正在加速取代燃油車。更可怕的是,10月國內主流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更是達到了74.6%,相比之下,合資品牌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僅為6.2%。
另外,從目前的局勢來看,新能源汽車在價格上還存在進一步下探的可能性。一方面,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相關產業鏈的日益成熟,以及主機廠對制造成本的控制,都在一步步地拉低新能源汽車的整車制造成本,成本得到控制后,主機廠為了提升競爭力,自然會在終端零售價上做出更大讓步。
另一方面,動力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制造成本的大頭,從2023年開始其原材料的價格就在一路下跌。處于高位中的碳酸鋰每噸價格一度達到了60萬元,在今年初的時候就已經跌破了10萬元/噸,從最新的價格來看,碳酸鋰已經來到了7.82萬元/噸,正式跌破了8萬關口。
要知道的是,僅動力電池成本就占據了新能源汽車總成本的40%左右,動力電池原材料價格的下探也勢必會進一步加劇新能源汽車的價格戰,不過想要以“白菜價”買到一臺新能源汽車,還是不大可能。就以比亞迪秦PLUS DM-i位列,如今的7.98萬元已經算是非常便宜,即便是電池原材料下探,比亞迪秦PLUS DM-i也不大可能有更大的降幅,只能是借助政策補貼來實現更低的終端裸車價。
寫在最后:
總體來看,車市價格戰還將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但也不太可能再有大幅度的降價,至少在中低端市場是如此。至于高端市場,由于利潤空間更大,也不排除有車企為了爭銷量采取降價促銷的策略,畢竟只有在這場殘酷的競爭中活下來才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