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宣布,隨著固態電池技術的突破,他們的電動車(EV)的續航力可望在未來幾年內倍增。 這項技術不僅為本田帶來革命性進展,還有可能改變整個電動車市場的競爭局勢。
本田在日本栃木縣櫻市的新型固態電池試驗生產線近日正式揭幕,展示了其對電池技術的研發成果。 這座面積達27,400平方米的設施,耗資430億日元,預計將于2025年1月開始進行試驗性電池生產。
本田研發部門負責人Keiji Otsu表示,固態電池技術是電動車時代的游戲改變者,并強調該技術可在本十年末(2020-2030)前將電池的續航力提升至目前鋰離子電池的2倍,甚至在2040年達到2.5倍。
按照Keiji Otsu的說法,到2029年,本田電動車的續航力可能達到充滿一次電可行駛約966公里。 然而,更多車型可能會選擇利用固態電池的高能量密度來縮小電池尺寸,同時進一步降低重量與成本。
本田的計劃目標包括:將電池尺寸縮小50%,重量減輕35%,成本降低25%。 這些改進將使電動車變得更實惠、更具吸引力,尤其是在消費者對電動車的熱情逐漸降溫的背景下。
本田表示,固態電池的應用范圍不僅限于電動車,還將涵蓋摩托車及航空領域等多種移動產品。 本田希望在未來五年內將電動車的年產量提升至超過200萬輛,到時電池和燃料電池車型將占他們總銷售量的40%,并計劃在2040年前實現100%電動化。
值得注意的是,本田并不計劃將其固態電池技術獨占。 今年稍早時,本田已與Nissan(日產)建立聯盟,共同開發電池與馬達技術。 Keiji Otsu表示,本田對于將櫻市工廠生產的固態電池出售給其他品牌持開放態度,這將促進該技術在全球市場上的普及。
本田的固態電池技術代表著電動車技術的新里程碑。 隨著電池體積與成本的縮減,續航力的提升,本田有望吸引更多消費者并鞏固其市場地位。 同時,這項技術的多元應用與對外合作也將推動整個電動車產業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