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和寶駿,這兩年在發展軌跡上完全沒有交集。前者勢如破竹,難以阻擋;后者雖然時不時也有新聞,但神車制造者的名號早已經被比亞迪搶了去。但在今年的廣州車展上,上汽通用五菱旗下的寶駿品牌發布的寶駿悅也成功吸引了不少參觀者的目光,其背后的原因值得人們關注。
這兩年,原地掉頭成為了不少車企宣傳自己底盤技術出眾的一個試金石。尤其是售價百萬的比亞迪仰望原地掉頭和底盤跳舞,讓人們一直以為這套底盤技術是高端車型的入場券。但上汽通用五菱卻憑借一己之力,將這個技術拉下馬來。
原地掉頭進入10萬元市場
寶駿悅也定位在一款純電小車,價格低至8.08萬元。
從整車參數上來看,這款車型也沒有太大的亮點。其搭載了50kW永磁同步驅動電機,峰值扭矩為140 Nm。配備的28.1度電磷酸鐵鋰電池CLTC續航303km。這款本來并不起眼,甚至可能被淹沒在比亞迪、吉利、長安等一眾電動車中的入門級小車,卻憑借原地掉頭成為了市場關注的焦點。
其基于所搭載的上汽通用五菱100%全棧自研的天輿架構,做到了原地掉頭、橫向行駛、曲線行駛等功能。換句話說,曾經需要在售價百萬的仰望系列車型上才能達成的功能,現在已經不需要10萬就可以落地。
對于很多新手司機來說,諸如在斷頭窄路原地掉頭、橫向平移解決側方停車等那些非常棘手的場景,如今都可以非常容易地達成,整體駕駛便利性大大提升。
車輛原地轉向的原理是什么?
車輛原地掉頭最早其實是在坦克上實現的,其原理是通過控制兩側的履帶往相反的方向驅動,這樣坦克就能夠達成以中心為原點來完成掉頭。另外一種更容易實現的模式是,鎖住坦克一側的履帶,另外一側履帶正常驅動,這樣坦克可以實現以單側履帶為中心點完成掉頭。
而和坦克兩側履帶分別驅動不同的是,汽車普遍采用同軸的結構,使得其難以實現左右側車輪向不同方向分別驅動的可能。但輪轂電機/輪邊驅動電機的流行,使得當下越來越多的電動車/新能源汽車具有了四輪獨立控制的可能。這種情況下,這些車型也就具備了實現坦克掉頭的能力。
以比亞迪的“易四方”為例,其本質就是一套以四電機獨立驅動為核心的動力系統平臺。除了前后雙電機的配置外,還整合了中央控制器以及比亞迪的刀片電池,可以同時適配純電動和混動兩個平臺。
在中央控制器的決策下,基于易四方平臺打造的車型,四個車輪的輸出動力以及轉動方向都可以被獨立控制,這樣相關車型不僅可以很容易地實現原地掉頭,同時也能夠達成橫向移動和爆胎繼續行駛的能力。
坦克掉頭不再可望不可及
其實技術并不是阻止易四方落地的主要原因,導致易四方難以普及的更多還是成本原因。
對于比亞迪來說,其肯定希望這套系統能夠為自己賺取更多的利潤,畢竟放眼全球,能夠實現坦克掉頭的車型并不多。
但寶駿悅也的橫空出世,可能會完全打亂比亞迪的節奏。作為一款純電動小車,寶駿悅也入門車型價格僅為8.08萬元。雖然從整體配置上來看,寶駿悅也完全無法和仰望車型相提并論,但坦克掉頭和橫向移動的功能,也足以成為寶駿悅也撬動目前純電小車市場格局的利器。
有數據顯示,易四方平臺上光電驅動動力總成,成本就要達到4萬元。但毫無疑問,寶駿悅也所使用的天輿架構肯定沒有那么高。
在國內汽車市場,比亞迪是以成本控制而出名。其能夠實現更低的成本,靠的是大部分零部件能夠實現自己制造。也就是說,比亞迪在拿整個產業鏈的利潤,來和其他做整車集成的供應商競爭,優勢自然會非常明顯。
其實在比亞迪的新能源汽車崛起之前,上汽通用五菱是國內的低成本車型的制造專家。其打造的低成本車型甚至在通用體系內被視為一個典范,并被通用引入到海外市場中去。不過在新能源汽車時代沒有占據先機的上汽通用五菱,慢慢失去了過往“神車”制造者的光環。但是以五菱過往的一套流程和機制,只要花上一定的時間,重新來和比亞迪較量也不是沒有可能。
這次寶駿悅要直面的競爭對手并不是仰望系列,相反卻是包括比亞迪海鷗/海豚在內的入門級車型,它們才是比亞迪當下銷量的基石。如果比亞迪接下來不能開發出廉價版的易四方系統,那么在入門級市場上,其將完全喪失和寶駿正面較量的底氣和實力。畢竟原地掉頭和橫向行駛帶來的誘惑力對很多消費者來說實在是太大。
對于寶駿來說,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就是怎么把這個消息更好地傳遞到消費者當中去。
當下,除了比亞迪,其實不少國內車企都已經具備了打造原地掉頭車型的能力。但是能夠把這個功能給下沉到寶駿悅也這個級別的車型上,目前來看也就上汽通用五菱具備這個能力。所謂科技平權,技術下沉的背后,說到底還是整個企業體系能力的比拼。
在8萬元的車型上搭載四輪分布式驅動系統,已經無法通過壓低供應商來取得。其背后必然需要大量的技術創新才能滿足車輛制造的成本。之后,10萬元級別的小車市場能否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我們將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