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長寧區武夷路城市更新重點項目之一,“新象限·武夷”于日前煥新亮相,從老舊廠房蛻變為開放式產業園區,項目已引入諸多特色商業業態,以及人工智能、文化創意領域的高能級企業。
有歷史底蘊,也有活力新意
“新象限·武夷”為儀電集團下屬“上海第四電表廠”舊址,位于武夷路155號,占地面積3774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2萬平方米,由5幢建筑組成,是集人工智能、文化創意、商業辦公于一體的開放式產業園區。行至現場,記者就被融合現代簡約和海派風情的建筑風格所吸引。
A棟為項目最高層的建筑,共6層,記者來到一層看到,咖啡、甜品、日式料理、小酒館、寵物咖啡等商業業態已相繼入駐,部分店鋪已進入試運營階段。該建筑體東南面底層設計成架空形式,釋放出40多平方米的開放式空間。未來,這里也將成為開展音樂會、快閃聯名等活動的“打卡地”。
在建筑體上方相連的2層空間里,設計了挑空的“水晶盒子”,由玻璃和鋼結構組成,在街角極為亮眼,抬頭就能看到;5—6層建筑外側設計了露天陽臺,使高樓的視覺效果更為緩和。仔細觀察可以發現,A棟頂部以電路板為元素,留出了一處小巧思,巧妙呼應了“上海第四電表廠”的歷史。
“新象限·武夷”靠近武夷路153弄通道,項目將通道優化為縱深方向的開放空間,可供行人漫步、港灣式停車及開展活動等,這一空間也將在未來為B棟和C棟的使用提供便利。值得一提的是,項目用主動退界的方式,為D棟與E棟加入騎樓設計,讓渡現有房屋內部空間,形成人行慢通道,實現人、車、非機動車分流,有效改善街區慢行環境。
緊鄰項目的利西路239號,目前作為園區的招商中心,部分空間被用作展示功能,當前正在舉辦“上海硅巷 儀電之光”主題展。項目的“前世今生”以言簡意賅的文字和圖片呈現,“亞”字牌燈泡、各種型號的萬用表等老物件讓人仿佛回到當年,展廳中間區域的沙盤模型立體呈現了項目的各個區域。
下足“繡花”功夫,激活街區空間與潛能
“新象限·武夷”產權歸屬于上海市屬國企之一的上海儀電(集團)有限公司,現由上海儀電下屬全資子公司上海華鑫物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鑫物業”)委托經營管理。在長寧區政府的指導下,華鑫物業以國企責任擔當,積極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理念,用實際行動描繪“共建、共享、共贏”的美好景象。
2021年6月,“新象限·武夷”正式開工,華鑫物業成立項目臨時黨支部,把黨建引領作為推進城市更新工作的“法寶”,借力“紅色引擎”跑出項目“加速度”。期間,黨支部與區有關部門、屬地街道等開展緊密的黨建聯建,結合項目定位、群眾需求等方面推進“新象限·武夷”的城市更新。
園區的D、E棟建筑緊貼約5米寬的武夷路153弄通道,考慮到該通道在疏解周邊交通壓力、滿足居民日常出行需求起到的重要功能作用,并且也是幼兒園上下學的重要通道,華鑫物業在項目D、E棟建筑沿街面施工過程時,本著“安全第一,方便鄰里”的原則,在多方征詢和充分論證的基礎上,選擇定制規盤扣腳手架,將影響降到最低。
同時,華鑫物業還堅持“施工到哪里,腳手架建到哪里”的原則,沿街腳手架來來回回“3拆3建”,雖然施工繁瑣,但方便了周邊的居民群眾。此外,在區建管委、區虹橋辦、江蘇路街道、華鑫物業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武夷路153弄通道的路面重新鋪設瀝青,兩旁居民建筑立面全面修繕粉刷,小弄堂煥然一新。
沿幼兒園一側建筑立面,在改造方案的設計和施工過程中,充分考慮保護幼兒園兒童安全與隱私、增強視覺效果等因素,對外立面空調外機進行移除;減少開窗面積,僅預留了滿足消防排煙、通風等要求的功能性窗;立面涂料選用無機涂料等環保材料,避免后續高空墜物等安全隱患,提高幼兒園師生日常教學的安全性、隱私性。
兩年多的時間里,華鑫物業“有溫度”的城市更新受到多方稱贊。“耗時久一點、錢多花一點都沒關系,我們是大家的‘老鄰居’,施工過程的安全度和周邊群體的滿意度更為重要。”華鑫物業相關負責人介紹,項目原為上海第四電表廠的舊廠房,見證了中國儀器儀表產業發展的歷程,也承載了武夷路的歷史變遷。“新象限·武夷”是華鑫城市微更新品牌“新象限”在內環內的標桿項目,這處開放包容的空間將帶領大家回顧儀電集團的百年歷程,并助力長寧建設“靜雅武夷”美麗街區和“上海硅巷”科創街區。
接棒“上海第四電表廠”創新轉型,“新象限·武夷”以“原點”為“起點”,讓“儀電之光”再現此地。目前,項目已吸引長寧區重點企業西井科技、法國領事館文化處等入駐。后續,將繼續引進人工智能、文化創意等產業上下游優質企業,致力成為長寧區科技發展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