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烏鎮,水巷悠悠,靜水流深,身畔的京杭大運河悄然流淌了千百年,鏈接并融通著移動互聯時代的滾滾洪流,一同邁向人工智能更加美好的“數字未來”。
2024年,我國全功能接入國際互聯網30周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網絡強國戰略目標10周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開啟“下一個十年”的新起點。我們如何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大勢,加快推動網絡空間創新發展、安全發展、普惠發展?
“擁抱以人為本、智能向善的數字未來——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這是202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的主題,也是對這個問題最精準的回答。
擁抱創新
把控互聯網的DNA密碼
11月19日,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之光”博覽會在烏鎮開幕。
沖咖啡機器人、取草莓“小綠”機器人、AI+登月......博覽會現場,一批大模型、數據、算力、機器人、自動駕駛、智能視覺等領域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應用、新業態、新模式在首展首發首秀,“組團出道”引來打卡熱,充分展現科技與生活的深度融合。
在騰訊展臺,新潮的AI照相機圈粉無數,人們只要現場拍一張正臉照,選擇相應模板,5秒內就得到一張紙質照片。AI照相機基于騰訊優圖實驗室自研圖生圖算法,可將參觀者拍攝的照片轉化成動漫、3D、黏土、賽博朋克、手繪等15種風格,并針對人像效果重點適配優化,生成個性化AI畫像。
杭州宇樹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各種人形機器人,能跳舞、能跑動,還能搬重物、實施野外救援......
更有蓮偶科技(海寧)有限公司的AR智能眼鏡,一鏡在手,通過與手機連接,立即開啟虛擬世界之旅,下海登山攬月,昔日科幻場景已逐漸變成現實。用當地媒體的話說,“智能向善,宛如烏鎮的水,利萬物而不爭;技術創新,宛如烏鎮的橋,跨千年而通未來。”
作為中國互聯網發展的深度參與者,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雷軍經歷了中國互聯網發展的各個階段,深刻感受到中國是互聯網技術持續變革創新的“沃土”。雷軍是“智能向善”的堅定擁躉,“小米在創辦之初,我們就希望每個人都能享受科技帶來的美好生活。因為我始終相信,智能向實、智能向善,是科技服務社會進步的核心要素。”他認為,智能時代的網絡空間治理需要借助世界互聯網大會等國際平臺,科技企業要發揮引領作用。
過去10余年間,貨拉拉創始人兼CEO周勝馥開啟“互聯網+貨運”新業態,乘著中國互聯網發展的“東風”,已在全球超過400個城市開展業務。當年他剛創業時,有的領域還需要從國外引進先進的產品和技術,如今,我國在多個領域已具備向國外輸出先進產品和技術的能力。
“AI推動生產力變革將創造巨大價值。”阿里巴巴集團CEO吳泳銘在烏鎮峰會主論壇上表示,當前AI正在逐步深入千行百業,助力提升產業能力,推動生產力革命。過去30年,互聯網的主要價值是鏈接,未來30年,AI將全面提升整個世界的生產力水平,創造遠超互聯網鏈接所產生的價值。
創新,是人類進步的“靈魂”,也必將是驅動AI時代走向安全、普惠的基石。
安全筑底
打造一片晴朗天空
面對“眼見不為實、耳聽不為實”的場景,如何通過大模型技術辨別AI造假的音頻、證照及視頻,用AI對抗AI?
11月20日,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國內首個AI大模型攻防賽正式收官。來自全球18個國家和地區的2700多個賽隊,包括清華大學、南洋理工大學、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悉尼大學等290多所高校,以及字節跳動、理想汽車、騰訊等280多個行業企業的3200余名技術精英參與,最終角逐出全球十強。
人工智能技術特別是大模型及AIGC領域飛速發展,給人民生活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利與可能性,也帶來了規則沖突、社會風險和倫理挑戰。
只需10秒,大模型就能克隆聲音、復刻照片,甚至能生成“你”的視頻,從而引發deepfake欺詐、色情影像偽造、假新聞等社會事件;大模型“越獄”問題頻發,誘騙AI聽從不懷好意的指令,生成血腥、暴力、歧視、仇恨的圖片、視頻,危害網絡空間安全。
“加強大模型安全保護,構建完善的安全防護體系,是確保人工智能技術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關鍵所在,也是我們在這個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時代必須肩負起的重要使命。”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圖像圖形學學會理事長王耀南表示。
今年是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祎第11年站在烏鎮峰會的演講臺上,過去10年,每次烏鎮峰會他都會談論網絡安全。他說,AI的應用場景十分廣闊,更要重視安全問題,尤其是要看到大模型的使用是“雙刃劍”,“如果沒有安全作為保障,智能化的發展無從談起”。
在安全發展方面,騰訊集團高級副總裁郭凱天認為,“智能向善”在當下意味著AI等智能技術要有“向善”導向,這也是企業努力的方向。面對大模型等前沿技術,要加強科技倫理建設和信息安全防護,努力實現AI“可知”“可控”“可用”“可靠”。
當前,一些AI風險正在沖擊著AI安全防線。奇安信集團董事長齊向東指出,在AI時代,網絡安全面臨著全方位挑戰,要以AI驅動安全,利用AI應對安全風險,這也將極大地提升問題處理的效率。他還建議,在發展AI的過程中主動樹立安全意識,全世界都應該關心和培育網絡安全產業的發展,加強網絡安全人才的培養。
卡巴斯基大中華區總經理鄭啟良說,每一天全世界互聯網都面臨著超40萬個新的攻擊,如果全靠人力無法高效及時地完成分析和研判,這就需要人工智能,“到目前為止,99%的威脅攻擊都可以通過人工智能解決。”
向善普惠
讓AI造福人類造福未來
相對于安全,向善則是對AI更高的要求。
“人工智能是前所未有的革命性技術,會帶來一個全新的世界。”在主論壇上,螞蟻集團董事長兼CEO井賢棟認為,這樣的變革將體現在三個方面:AI會從根本上改變所有的行業,重塑產業形態和經濟圖景;AI會幫助人類擁有“超級能力”,解決過去無法解決的復雜問題;AI會推動機器人技術快速發展,成為人類的助手。
“AI將讓服務業迎來真正大規模個性化的時代,希望讓AI像掃碼支付一樣能夠便利每個人的生活。”他闡述稱,數字化主要解決的是服務的連接和觸達問題,智能化在此基礎上實現了個性化服務的迭代升級,服務業數字化是智能化的序章。生成式AI基于對自然語言的掌握能更好理解人的意圖并生成個性化供給。
如何守護AI的安全,防范AI帶來的風險?必須“以善治促善智,推動AI向善而行”,而這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共同參與,協同治理。政府層面治理相關的政策法規以及完善金融體系,推動全球合作,企業要恪守科技倫理,保護數據隱私,促進技術創新,促使企業將倫理規范嵌入到科技研發和產品研發的全生命周期。
“在善治以外還需匹配善技。”新技術帶來的問題,往往就需要用新技術、新理念,才能更有效地解決。
網絡是一把“雙刃劍”,方興未艾的AI更加鋒利。向善的人工智能,讓工作生活更美好更方便,只有所有互聯網從業者和參與者一起努力,才能最終護航AI一路向善向美,共同推動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邁向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