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的下半場是智能化,因此當前汽車行業競相爭奪智能化高地已趨于白熱化階段,從智能座艙到智能駕駛,無圖NOA、端到端、VLM(視覺語言模型)、AI大模型成了當前行業熱詞,也讓汽車越來越聰明,越來越智能。
本屆廣州車展上,與其他車企熱衷于發布新車不同,理想汽車特立獨行地重點向大家介紹其智能化技術的進化程度,尤其是智能駕駛技術,盡顯理工技術男本色。此次理想汽車在現場公布了全新一代智能駕駛技術架構——端到端+VLM雙系統的最新進展,宣布OTA6.5版本車機系統將于11月底正式推送,成為全球首個全量推送“車位到車位”智能駕駛的車企。
何謂“車位到車位”?據理想汽車工程師介紹,“車位到車位”就是全場景無斷點,即上車就能一鍵啟動智駕,自動進出小區,自動識別閘機抬桿,無論市區復雜路況還是高速收費站ETC通行,無論是環島、U型掉頭還是交通博弈、跨層地庫,一直回到車位,真正實現全程無斷點的智能駕駛體驗。
為何要采用端到端+VLM雙系統智駕方案?理想汽車工程師介紹說,One-Model結構端到端模型可實現信息的高效傳遞、推理的高效計算、模型的高效迭代,讓駕駛方式更加擬人;而VLM視覺語言大模型則可在物理世界中理解復雜的交通環境和語義,如可識別潮汐車道、減速帶,判斷主路輔路,且未知場景推理速度縮短至0.3秒,攻克了智能駕駛的行業難題。
同時,OTA6.5版本車機系統升級后,理想汽車的主動安全能力也得到進一步加強,如新增了后向AEB(自動緊急制動)功能和后向MAI(誤加速抑制)功能,有效規避倒車時因車速過快或誤踩油門的碰撞風險。
許多老司機更相信自己的駕駛能力,而不相信智能駕駛。但實際上,人的反應速度不如智能駕駛,人會疲憊會精力不集中而智能駕駛不會。有數據顯示,隨著智能駕駛的進步,人們的出行已經在發生巨大的改變。據理想汽車統計,目前理想汽車智能駕駛累計里程已經達到26.7億公里,較去年年底提升123%;從首個版本10公里接管一次,兩個月提升到接近30公里接管一次,MPI平均接管里程提升3.5倍;同時,主動安全累計避險次數超過360萬次。智能駕駛已經成為最重要的購車原因之一。
此外,在智能空間體驗方面,理想同學+任務大師2.0基于自研的基座大模型Mind GPT,把“認知智能和強推理能力”第一次帶入車內,能夠一句話生成專屬應用。
作為首個達成百萬輛里程碑的新勢力車企,理想汽車依托于AI人工智能技術的全面應用,邁入全新的加速成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