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能源車的免稅政策也許會迎來重大調整。
這雖然是一個猜測,但也不是危言聳聽。因為國家為了鼓勵新能源車的發展,對新能源車減免購置稅。雖然扶植起來一大批新能源車企,但同時也失去了大量汽車專項稅收。
而汽車稅收是專款專用的,一方面是環保排放治理,一方面還有道路養護。2024年下半年,停止收費很多年的國道又開始設卡收費,實際上已經體現了這方面經費嚴重不足。
以2023年為例,我國的養路費支出一共為1.05萬億元。而汽油車繳納的養路費以及國家和地方補助一共才7000億元,還有3000億元的缺口。
而隨著2024年新能源車銷量逐漸超越汽油車,養路費繳納會進一步減少,那么這個資金缺口將會進一步加大。
因此從2021年開始,國道陸續開始收費,并且每年收費路段不斷增加,目前已知的收費國道包括安徽345國道、陜西108國道、甘肅227/312國道、湖北207國道,江蘇205國道,山東104國道,山西209、241國道等路段都開啟了25年-30年不等的收費站。
國道收費不僅對已經繳納了養路費的燃油車車主不公平(每升汽油油價里包含1.5元的養路費),更是大幅度增加了物流運輸成本。
而物流運輸單位為了節約成本,又會選擇省道和縣鄉道路,那么省道縣鄉一級也會隨之收費來養護道路。貨運公司最終會避無可避,運費上升導致物價上漲,然后最終被消費者買單。
要知道,養路費支出一方面來自新車購置稅、每年的車船使用稅,還有一方面來自每升汽油里的養路費。而新能源車在三項稅費中并無一分錢都貢獻,這讓養路財政難以為繼。
而隨著2024年新能源車逐漸取代汽油車主力位置的前提下,2025年很可能將對新能源車加征養路費用。那么這個費用是從購置稅里出,還是從每年的車船使用稅里出就不得而知了。
當然,我們可以看到,如今的新能源市場主力車型并非是純電動車,銷量大戶是增程和插混車型,這部分車也免交購置稅和每年的車船稅,因此很可能在2025年率先啟動對增程和插混車型,每年加收車船使用稅。這很可能也是以增程起家的造車新勢力還要堅持研發純電車的原因。
而據乘聯會數據顯示,2024年10月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43萬輛,同比增長49.6%,占汽車新車總銷量的46.8%。其中,純電動車型銷量同比增長約29.2%,而插電式混動銷量同比增長138.7%,增程式電動車型同比增長了60.2%。
截至1-10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77.9萬輛和97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3%和34%,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達到汽車新車總銷量的40%。預計到2025年,這一比例將達到50%。
最后,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今年上半年國家公布的《新能源汽車運行安全性能檢驗規程》。是的,還有三個月這項規程就要正式啟動了。也就是說新能源車尤其是增程車和插混車將進行單獨的上線年檢,尾氣排放是年檢的首要項目,不排除給增程和插混車更加排放稅費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