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東風日產連放大招。此前東風日產副總經理周峰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已與華為合作研發智能座艙,并表示東風日產除了華為之外,與Momenta、科大訊飛、英偉達等頂尖科技公司的合作都在進行中。
幾天后的廣州車展,東風日產就宣布與Momenta達成合作。據東風日產透露,與華為和Momenta的合作成果都將落地于廣州車展新發布的車型N7上。
東風日產一下就解決了汽車智能化兩大難題,智能座艙和智駕,同時也印證了一句話,在新能源領域,尤其在中國市場,全世界都在學“中國話”。
與華為和Momenta的合作,在智能化上追回來?
周峰在接受采訪時也坦言,東風日產在新能源轉型上慢了半拍。實際上,東風日產的新能源進程并不晚,只是走了些彎路而已。
目前東風日產的產品矩陣中,僅一款純電車型,即2022年正式推出的艾睿雅,而這款車型也是東風日產一直以來銷量最低的車型。
早在2020年,東風日產推出全新企業戰略“Nissan NEXT”,宣布進入全新發展階段,艾睿雅就是全新戰略下推出的首款純電車型。艾睿雅從推出到上市經歷了兩年時間,而這兩年,正是中國新能源市場進步最快的兩年。也就是說,東風日產具備先發優勢,只是后續相對保守的策略并未將優勢全然展現。
此外,除了艾睿雅,東風日產近兩年來接近于新能源的產品,還有兩款搭載e-power混動技術的軒逸和奇駿。
2023年年初東風日產推出奇駿e-power,并打出油電平權的口號,相比增程式、插混車型,e-power在實際能效方面表現同樣可圈可點。
奇駿e-power做到了燃油版和e-power車型幾乎同價,不過在東風日產銷量擔當車型軒逸身上卻并不如此。無論是官方指導價還是優惠后的價格,軒逸e-power的最低配車型比軒逸燃油版頂配車型價格更高,這意味著本應有著技術優勢的e-power,在日產廉價車型上無法降低成本,也就無法擴大e-power的市場優勢。
上述內容能夠看出,東風日產在新能源轉型上,甚至是貼靠新能源轉型上存在一些問題。比如,純電車型發布的節奏較慢,從2020年發布首款車型至今,僅有艾睿雅一款純電產品。且東風日產用了日系車企擅長的油混路線,但未在內卷市場中形成價格優勢,進一步制約了東風日產在新能源發展上的速度。
不過,東風日產選擇在廣州車展推出其新能源架構下的首款純電車型N7,雖然整體相對較晚,但與華為、Momenta這些行業頂級供應商合作,卻讓東風日產在合資車圈里領先了一步。
走“中國化”路線,東風日產此次有備而來
顯然,東風日產這一次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目前智能座艙解決方案中,華為是供應商中的佼佼者,并與多家主流車企達成了合作,鴻蒙座艙也被多家車企作為高配產品的配置出現。而Momenta作為智駕行業的領軍企業之一,包括上汽、廣汽等大集團均采用其智駕系統,并且包括廣豐在內的合資車企也都采用Momenta智駕系統。
東風日產一下子籠絡中國兩家智能化頂級供應商,說明東風日產想要越來越“中國化”。對東風日產來說,這應該也是目前能夠最快追趕新能源市場發展速度的辦法。
2024年已經為新能源市場未來的發展定下了基調,電動化拼的是補能和固態電池,智能化則拼的是軟硬件成本和技術路線。補能層面,目前的可用路線有高壓和換電,無論是哪一樣,實現起來并不難。固態電池稍有難度,但對于東風日產來說,日本掌握著超50%的固態電池核心技術,日產想實現固態電池商用化,基本不會掉隊。
因此對于東風日產來說,亟待解決的問題就是智能化,其中成本和現階段能實現較成熟的技術表現,是東風日產首要考慮的問題,恰好,華為和Momenta都能滿足東風日產的需求。
以上汽智己和廣汽昊鉑兩個品牌為例,兩家均采用Momenta智駕系統,走的都是端到端智駕路線,更重要的是,二者的智駕并不用單獨收費,全部包含在購車款中,且新車價格也能做到同級最優。這意味著,對于東風日產來說,Momenta不止能提供中國市場一流的智駕體系,為東風日產新能源車型帶來行業主流的智駕能力,同時在成本上要比選擇其他智駕供應商更劃算。
據東風日產介紹,全新智能化配置首搭車型N7,在智能駕駛上已經能夠實現高速領航NOA、全場景記憶泊車以及城市記憶領航NOA等功能。按描述來看,新車現階段應該是做不到自動泊車和城市領航NOA功能,但能夠預計的是,東風日產一定會吸取艾睿雅帶來的經驗,這回要推出從價格到定位都更有競爭力,也更符合東風日產品牌調性的產品。
在號稱高端豪華調性的一些新能源品牌中,推出具備全場景NOA功能的產品,最低售價已經壓到了20萬級。而N7大概率會走低價路線,給足性價比,或將是N7一炮而紅的關鍵。
當然,目前新能源市場還有個重要維度,就是品牌力。東風日產已經做足了功夫將電動化產品“中國化”,后續如何營銷,讓用戶看到東風日產在新能源領域的轉變,或許也是N7能否成功的關鍵。
可以看到,東風日產新能源轉型的決心要比2020年那一次更強。從中國汽車市場的發展不難看出,2025年將正式開啟品牌淘汰賽,現在若再不發力新能源市場,僅靠燃油車去爭奪明年可能僅剩的30%燃油車市場份額,想要讓企業好轉起來并不現實。
此前東風日產也提到過,目前正大力發展新能源方面的業務,計劃將2000人的研發團隊擴張到4000人,此外還將燃油車產能進一步縮減,最高將縮減30%。可見,東風日產也在做出轉型和變革的取舍,為明年的淘汰賽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