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宏觀經濟數據最大的亮點是消費的復蘇,10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從9月份的3.2%進一步升至4.8%,這是3月以來最好的增長。
各地出臺的數據也進一步驗證了我國消費正在進一步改善,10月份上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由上月的下降4.3%轉為上漲10.9%。同期,北京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也由負轉正。北京市統計局表示,10月份,受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以及電商平臺促銷帶動,全市消費品市場有所回升。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11月20日,天津、內蒙古、河南等多省公布數據均表明,受政策帶動,10月份當地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較上月回升。
大多數市場人士的分析認為,10月消費的回暖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方面受到國慶假期和雙十一促銷活動提前等因素影響。今年國慶假期,國內出游人次、總花費按照可比口徑同比分別增長5.9%、6.3%,較2019年同期分別增長10.2%、7.9%。而且今年雙十一促銷活動提前,10月限額以上單位零售品類中,化妝品(40.1%)、體育娛樂用品(26.7%)、通信器材(14.4%)等銷售也有不同程度加快。
另一方面是“以舊換新”政策帶動,這也是最主要的。從最新公布的10月經濟數據看,商品零售更是升至5.0%。在限額以上單位零售品類中,與“以舊換新”密切相關的家電零售同比上升39.2%、文化辦公用品上升18.0%、家具上升7.4%、汽車上升3.7%。上述四類合計拉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1.2個百分點,比上月明顯擴大。
政府的作為也是此輪消費復蘇的關鍵原因,比如地方政府發放消費券,9月15日,上海市政府審議通過《我市服務消費券發放方案》,決定面向餐飲、住宿、電影、體育等四個領域發放“樂·上海”服務消費券。本輪服務消費券投入市級財政資金5億元,按照各領域消費占比和市民需求情況,消費券資金分配為:餐飲3.6億元、住宿9000萬元、電影3000萬元、體育2000萬元。
這次消費券分兩個階段發放,第一階段9月底至10月底,國慶期間發放更多餐飲、電影消費券,營造消費熱潮,吸引外來消費。第二階段11月至12月,在淡季多發放住宿、體育消費券,拉動淡季消費。
從上海市10月份消費數據看,消費券的拉動作用不小,目前深圳、青島、武漢、杭州等地市也在發放消費券。
同時,對于此次消費的復蘇,還有一個重要原因被市場所忽略,那就是降低存量房貸利率。
今年9月29日,央行等部委聯合發出通知,進行存量房貸利率新一輪調整,這次調整后,存量房貸利率平均降幅大約0.5個百分點左右。以100萬元25年期等額本息還款的存量房貸為例,假設該房貸利率從4.4%降至3.55%,可節省借款人利息支出每年約5600元。批量調整完成后,這一項政策將惠及5000萬戶家庭、1.5億人口,每年可為存量房貸家庭節約支出大約1500億元。
而2023年9月份的那輪調整,央行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9月底,超過22萬億元存量房貸利率完成下調,調整后的加權平均利率為 4.27%,平均降幅73個基點,每年減少借款人利息支出1600億—1700億元,惠及約 5000萬戶、1.5億人口。
由于存量房貸客戶屬于在房價和房貸利率高點買房,并且不能提前還貸的購房者,他們很多人是城市白領,消費潛力大,消費能力相對弱,此前在過重的房貸壓力下,不僅僅抑制了消費需求,而且降低了消費預期,此次降低存量房貸利率部分緩解了他們的消費焦慮,兩次調整每年為存量房貸購房者節省的3200億元開支馬上可以用于消費。筆者相信,這部分資金對于拉動居民消費改善居民消費預期是立竿見影的,最直接最有效的。
同時,我們看到,此輪消費復蘇,還有拉動空間。10月消費回暖有一個特點是,限額以下社會零售品消費數據增速仍然不高,限額以上則較高。
限額以下消費是指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除去限額以上單位(通常指年銷售額達到一定規模的企業)的消費部分,其余部分即為限額以下消費。
10月限額以下增速為3.8%,8月為3.7%,說明10月的社會消費品零售數據的回升,與限額以下關系不大,主要是限額以上的貢獻,10月限額以上增速達到6.8%,此前的2019年全年限額以上增速為3.7%,2018年全年限額以上增速為5.66%,這說明10月限額以上增速已經較高。
限額以下消費在消費市場中占據重要地位,反映了中小商戶和個體經營者的銷售情況,是衡量消費市場活力的重要指標之一,說明以舊換新的確是此輪消費復蘇的關鍵,而普通民眾的消費能力還需要進一步提升,類似發放消費券和降低存量房貸利率這樣直接見效的措施還需要繼續加碼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