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來,特別是今年,交通領域用能發生了根本性變革,新能源汽車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但是,這還只是未來變革的冰山一角。新能源汽車作為新能源行業的終端表現形式,其規模發展只是掀開了新能源革命的序幕。
2026年前,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仍將保持快速增長
新能源是我國增長最快的行業之一。自2015年以來,我國新能源車產銷量連續8年排名世界第一。2021年創歷史新高,達到352萬輛,增長1.6倍。202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售688.7萬輛,繼續增長一倍以上,滲透率超過20%。在GDP增長3%的情況下,新能源汽車再次實現了翻倍增長,這就是趨勢的力量,只有20年前的房地產和互聯網才能與之媲美。
如今,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呈現喜憂參半的局面。喜的是市場規模、發展質量雙提升。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年產銷達950萬輛,鋰電池產銷8.8億千瓦時,光伏和風電新增裝機總量2.9億千瓦。中國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鋰電池、 光伏電池“新三樣”的出口額達1.06萬億元,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樂觀估計,2024年新能源汽車市占率為40%,2025年接近50%,2026年超過50%是大概率事件,2026年底前新能源汽車將會成為汽車市場的主導。
憂的是該行業已經進入汽車產業深度轉型的陣痛期。總體看,新能源汽車增長快、利潤低;燃油車增長慢、利潤高。前者的品牌影響力和溢價正在上升,合資燃油車品牌溢價正在下降,盡管高品質新能源汽車的價格可與合資燃油車競爭,但總體看來,新能源汽車成本仍然高于燃油車,不占優勢。新能源車陣營的不斷擴大,你追我趕,使市場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尋求從“量”到“質”的蛻變,解決核心痛點是下一步新能源汽車產業工作的重點。
到2030年,新能源汽車或將引發新能源革命
我們已經經歷了兩次能源革命,第一次以蒸汽機、煤炭、火車為代表;第二次是內燃機、石油、天然氣、燃油車。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政府綜合考慮石油安全、大氣污染、產業升級等實施的國家戰略,也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
預計到2030年,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可達1億輛左右,市占率將突破70%;全球鋰離子電池出貨量有望達到50億千瓦時,估計中國將占50%~60%,即25億至30億千瓦時;風電和光伏總裝機量達到30億千瓦,風電和光伏發電量預計超過4萬億千瓦時,將占中國社會總用電量的35%左右。
屆時,新能源汽車早已不僅是汽車行業本身,還帶動了電能補充、新型電網等技術一體化協同發展。僅整車銷售一年就是3萬億至5萬億元,加上上下游的正負極材料、“三電”(“電池、電機和電控”)等,再加上風電、光伏、氫能、儲能、智能駕駛等領域,整個新能源產業鏈將超過10萬億元。這也預示著第三次能源革命,即以可再生能源為主體,能源載體是電和氫,動力是各種電池,包括光伏電池、儲能電池、燃料電池等,交通工具的典型代表是電動汽車的新能源革命將正式到來。
遠期未來,新能源行業有望成為國民經濟的第一大支柱
從長周期趨勢看,汽車產業、信息產業、交通裝備、能源化工相關產業將迎來大變局,在未來15至30年內將形成3個10萬億元規模的大產業。一是鋰離子電池引領電動汽車革命:汽車全產業鏈顛覆性轉型已經開始,新能源汽車進入大規模產業化的新階段,預計2040年左右,汽車保有量達到3億至4億輛,具備成為10萬億元規模大產業的基礎;二是碳中和戰略引爆新能源革命:倒逼能源基礎設施全面轉型和新型儲能產業大發展,光伏電池的“黃金組合”和氫能風電的“白銀組合”預計在15至20年,發展成為10萬億元規模的大產業;三是ChatGPT引發人工智能革命:汽車智能化技術路線將被重塑,智能電動汽車產業化將帶動智能機器人、智慧能源、智能低碳建筑、智慧城市的大發展,這20至30年也將形成一個10萬億元規模的大產業。
目前,新能源汽車和鋰電池是大賽道,已經誕生了幾家世界級、萬億元市值的企業,現在兩大行業正在面臨大洗牌,動力電池實力企業快速崛起。如果未來大部分燃油車被替換成新能源汽車,新能源行業有望成為國民經濟的第一大支柱行業,成為最有希望替代房地產的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