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在哪所大學什么專業,在讀的博士生或碩士生群體里面統一流傳著這么一則類似的鬼故事,某某老師名下的某某博士師兄/師姐x年了(x>5),還沒畢業!
類似的鬼故事一直代代流傳,時聽時新,似乎每個學院總有那么幾個延畢很多年都沒畢業的博士生,通常被高年級學生用來警示后輩讀博要慎重。那么真實的博士延畢現狀到底是怎樣的呢?真的有傳說中那么嚴重嗎?
今天這期文章,我們就來深入分析一下博士延畢的原因,以及到底博士學制應不應該延長。
01 博士延畢真的很嚴重嗎?
根據教育部2022年發布的《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針對全國61所高等院校進行問卷調查分析,全國高校各專業博士生平均延畢率為39.68%。其中,男性延畢率為39.05%,女性略高約為40.76%。其中,入學年齡小于26歲的延畢率最低為34.52%,入學年齡大于30歲延畢率反而最高位43.42%,具體詳情可見下表。
換句話說,平均每5個博士生里面,就有2個延畢。相比較于本科和碩士生超過90%的正常畢業率,博士生的延畢率不可謂不高!
02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博士延畢嚴重呢?
博士課題的復雜性大,難度高
(常見指數:★★★★☆)
對于本科生來說,只要考試不掛科太嚴重,基本都能準時畢業,學院老師和輔導員也不希望有學生延畢拉低了學院的就業率。對于碩士生來說,課題也比較淺,只要不是有什么原則性錯誤,答辯老師一般都不會卡人。
但對于博士課題,其難度和深度遠不是本科課本知識和碩士課題能比的,如果沒做出一些實打實的創新成果出來,導師是真的不會讓你畢業的。同時,博士論文的盲審比起碩士論文也更為嚴格,一次盲審不過,延畢半年才給再送審也是家常便飯。
部分導師存在壓榨博士生現象
(常見指數:★★★☆☆)
這種延畢情況主要在理工科專業比較常見。由于博士生通常來說都是組里的得力干將,導師如果有很多科研項目或者橫向課題的話,自然想把博士生留下來給自己多干幾年,畢竟誰不想要一個廉價有能干的勞動力呢?
此外,如果博士生被導師安排了過多的非課題任務,也經常會導致他沒有多少時間忙自己的課題,也會導致博士生延畢。究其根本,還是因為博士生能否準時畢業的生殺大權掌握在導師手里,導師如果不讓畢業,博士生真的很難反抗,這一點全球都一樣。
學術資源不足,科研設備欠缺
(常見指數:★★★☆☆)
對于一部分博士生來說,如果他們要做的課題是比較前沿尖端的,那么學校或者實驗室很難有能力完全滿足他們的課題需求,這樣就會導致他們的課題開展緩慢,甚至無法推進。如果再加上導師無力指導,全需要博士生一人從試驗設計到開展獨自摸索,再加上課題組經費支持有限,這樣一看是不是延畢也是情理之中了呢?
博士生自身的原因
(常見指數:★★☆☆☆)
盡管大部分人在讀博之前,都或多或少對讀博的艱辛程度有所了解,但確實存在一部分人對讀博的困難程度認識不足,覺得自己能夠闖過這一關,直到真正開始讀博才發現遠比自己想象中要困難許多。
也有一部分人讀博期間興趣并不在科研上,所花費的精力甚少,甚至還不如同組的碩士生。在此種情況下,博士延畢也并非難以理喻。
03 博士的學制到底應不應該延長呢?
小e認為答案是否定的。首先,盡管很多博士生因為各種原因延畢了,但很多人還是能夠按時畢業的。延長學制雖然方便了延畢的博士生,但同時也增加了能夠正常畢業的博士生的時間付出,影響甚廣。
其次,目前很多高校已經對博士學制進行了調整,很多原來3年制的博士學制已經取消了,統一改為了4年制,其實博士的平均學制相較于以前已經大大延長。
最后,延長學制其實并不會顯著改善延畢情況。如果原本4年的學制延長到了5年,那么博士生的課題內容最終可能就會被迫增加1年的工作量,并不會如大家想的那樣4年的工作量放到5年做完。
而導師也會更加心安理得讓博士生多做內容而多出成果,只因學制就是如此,并不會因此減輕博士生的壓力。
祝愿天底下的每一個博士生都能夠按時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