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科幻小說中的場景逐漸成為現實。
近兩年,隨著低空經濟這一概念被提出,這個賽道異常火熱。今年3月,廣汽集團研發的首款飛行汽車GOVE在廣州CBD上空進行試飛;9月,GOVE獲頒中國民用航空局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特許飛行證。此外,小鵬、長安、大眾、現代等國內外汽車廠商紛紛入局。
低空經濟這一概念,最早于2021年被寫入《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2023年被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2024年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家統計局預測,預計到“十四五”末,低空領域創造出的新產值,保守估計將達到3萬億—5萬億元人民幣。
面對低空經濟的萬億藍海,行業將呈現出怎樣的發展格局,又將面臨怎樣的不確定性?帶著這些問題,《中國經營報》記者專訪了廣汽研究院飛行汽車業務研發負責人蘇慶鵬博士,從一個工程師的角度來詮釋飛行汽車未來能“飛多遠”?
蘇慶鵬(本報資料室/圖)
低空經濟產業推動新基建
《中國經營報》:今年低空經濟是一個爆火的概念,包括最近,從中央到地方,都在出臺低空經濟的發展政策,推動項目落地和產業培育。你覺得我們正在討論的低空產業、低空經濟,會呈現怎樣的格局和場景?
蘇慶鵬: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要以顛覆性的技術來支撐,才能形成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低空經濟基于傳統航空業態,又融合了以無人機和汽車技術為支撐的低空生產服務方式,是一種容納并推動多領域協調發展的綜合經濟形態,具有明顯的新質生產力特征。低空經濟廣泛體現在第一、第二、第三產業之中,在促進經濟發展、加強社會保障、緊急服務等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低空立體出行產業解決地面解決不好的問題,是圍繞低空飛行器來展開的新經濟業態。
低空立體出行產業本質上是交通載具的變革,是交通形式的升級。隨著低空立體出行科技的推動,城市的格局和形態也正在發生變化,新的城市規劃、新的空中社區、新的商業機會都在逐步出現。
《中國經營報》:包括eVTOL在內的飛行器,我們行業內習慣稱之為“飛行汽車”。現在政策、行業對它有明確的厘清和定義嗎?它跟汽車的聯系在哪里?
蘇慶鵬:飛行汽車本質上是新型的載人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簡稱eVTOL ,這個簡稱是基于它的技術特征簡化而來,這個概念在大眾看來比較模糊,通俗地理解就是電動化且不需要跑道就可垂直起降的飛機。eVTOL是低空經濟載體的一種創新形式,具有安全、環保、低成本、高效率等優勢,主要應用于低空旅游、日常通勤、空中物流、消防救援、醫療救助等場景。
飛行汽車是汽車“新四化”——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的發展成果,是汽車和航空的融合。飛行汽車70%的關鍵部件,其技術與智能網聯電動車是一致的,所以我們稱之為“飛行+汽車”模式。基于這種新模式,我們做了一個行業首創的陸空兩用的兩分體構型飛行汽車。如果要給飛行汽車取一個更貼切的名字,我更愿意稱其為“Robot-AirTaxi”。
《中國經營報》:這個產業是否會帶動更多的就業?
蘇慶鵬:Robot-AirTaxi是自動駕駛垂直起降電動航空器,沒有沿用歐美傳統航空的發展路徑,Robot-AirTaxi的出現不僅可以解決國內缺乏大量飛行員的困境,還能夠創造更多的新型就業機會。比如,我們需要做大量的站點,需要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新一代信息網絡、拓展5G應用、建設充電樁,助力產業升級。總體來說,加快推進“新基建”,可以“一業帶百業”,既助力產業升級、培育新動能,帶動創業就業。
以Robot-AirTaxi為核心的低空立體出行生態,圍繞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和運營服務,包括總體集成、動力能源、飛控自駕、通信導航、復材結構、工藝制造、試飛調度、場景運營、后勤服務、維護保養、金融保險等多個方向,仍有大量的人才缺口,規模化推廣后缺口更大。飛行汽車發展將撬動萬億市場。
適航是飛行汽車的試金石
《中國經營報》:最先在飛行汽車產品上探索和研發的是汽車企業,比如廣汽、小鵬,卻不是其他航空或者科技企業,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蘇慶鵬:如果用傳統航空的集成思路來設計飛行汽車,首先遇到的問題就是關鍵零部件系統基本是國外寡頭供應商壟斷,特別是飛控系統和飛管導航,不僅價格是車規的100倍以上,還有隨時被斷供和“卡脖子”的風險。低空經濟通過將汽車“新四化”的供應鏈和航空國產供應鏈相結合,可以按國產供應鏈做平臺化和規模化,以達到“高安全、低成本、市場化”的目標。
汽車行業有500萬從業人員,這幾年隨著智能網聯電動車的迭代升級,完成了“新四化”的革新,培養了大量的人才,同時產業鏈已經壯大,在現有的產業基礎上,通過和航空院所進行技術融合,和航空人才進行體系融合,快速補齊氣動總體、復材結構和適航法規的短板。
《中國經營報》:在安全方面,廣汽做到了怎樣的水平?可否用一些的案例或者數據來說明一下?
蘇慶鵬:安全是設計出來的。飛行器的設計和維護有嚴格的標準,以期達到預期的安全性能。
飛行團隊經過需求捕獲、功能安全分析、危害分析、失效模式及影響分析,層層分解,計算不同設計方案的飛行器故障概率,反復迭代,將飛行汽車的功能失效概率控制在每飛行小時千萬分之一。
廣汽飛行汽車GOVE在動力系統設計上,經過多輪仿真計算,頂置方案下6軸的整機效能最佳,更有利于整機輕量化設計。GOVE的6軸12槳分布式多旋翼構型,采用高功率密度的驅動電機和電控,配合輕量化復材飛行艙,單軸動力系統推力大于飛行汽車滿載重量的三分之一,最大推重比大于2倍。即使飛行艙在空中出現兩套動力單元異常,也能從容完成既定的飛行任務。
《中國經營報》:作為廣汽集團的首款飛行汽車,GOVE目前還在以工程驗證為目標,推進其技術升級及工程落地。我們還有哪些重要課題需要解決?
蘇慶鵬:把產品開發好是我們當下最重要的任務目標。而適航取證是這個目標的試金石。
我們正在積極地推進我們關鍵核心系統的自主研發,推進新機型的迭代設計和飛行驗證,積極地基于市場需求開發產品。
只有取得了適航證,才有可能把產品交付給用戶,才有可能進行市場化推廣。適航取證是飛行汽車商業化運營的先決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