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愛好者們常常會分享一個經驗:剛開始登山時,體力充沛,腳步輕快,日攀千米也不是難事;越到頂峰,空氣稀薄,體力消耗殆盡,每上升一米,都是對體力、耐力、決心、信念的多重考驗。
2024年,剛過完55歲生日的美的,公布了它歷史上最好的經營業績:2023年營業收入3720.37億元,同比增長8.18%;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37.20億元,同比增長14.10%;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579.03億元,同比增長67.07%。
老實說,個位數的營收增速和剛剛超過兩位數的凈利增速,放在企業界甚至高度“內卷”的家電界,都算不上亮眼。但是,當我們把它放在一個已經飽和的市場和一個千億級規模的企業身上,意義就不一樣了。就像一只大象在跳舞,畫面令人難以想象。事實上,很多人都沒有預料到美的2023年能取得這樣的業績。上海家電網也試圖透過這份“成績單”,看到數字之外的涵義。
新的全球化科技巨頭初見雛形?
從美的集團2023年年報中我們可以看到,其營業收入組成主要是:暖通空調收入1611.11億元,占比43.11%;消費電器收入1346.92億元,占比36.04%;機器人、自動化系統及其他制造業收入330.17億元,占比8.83%;安得智聯、美云智數、美智光電及萬東醫療等其他收入448.90億元,占比12.01%。
美的集團2022、2023年營業收入構成(圖源:中國證券報)
雖然四大塊業務都有增長,但增速各有不同。其中,傳統的ToC業務增速較緩,暖通空調和消費電器業務在2023年的增速分別為6.95%、7.51%,而新興的ToB業務則出現了收入大增的情況,如新能源及工業技術同比增長29%,機器人與自動化同比增長12%,智能建筑科技同比增長14%。
2016-2017年,美的toB轉型大幅提速,2017年,美的通過收購庫卡集團,進入機器人與自動化市場。2020年,美的集團收購菱王電梯有限公司,進入電梯產業。2021年,美的集團完成收購機器人應用和系統解決方案領域公司德國庫卡公司100%的股權。2022年,美的花費43.59億元拿下萬東醫療45.46%股權,拓展智慧醫療產業布局。此外,從2020年到2023年,美的分別通過收購、戰略入股等方式,將合康新能、科陸電子納入麾下,進軍新能源賽道。與此同時,2022年底,美的集團將發展戰略升級為“科技領先、用戶直達、數智驅動、全球突破”四大戰略主軸,其中,科技領先是四大主軸的核心。
作為行業的“領頭羊”之一,美的集團較早地看到了家電市場的瓶頸,從而快速地推進業務轉型。年報中,美的將自己定位為“一家覆蓋智能家居、新能源及工業技術、智能建筑科技、機器人與自動化及其他創新業務的領先的全球化科技集團”,并“已建立ToC 與ToB 并重發展的業務矩陣”。
雖然暖通空調、消費電器等傳統家電業務仍占營收的大頭,但機器人與自動化等ToB業務的高速發展,為美的帶來了巨大的想象空間。如今,美的商業及工業解決方案在公司的收入占比由2021年的21.4%提高至2023年的26.2%,該項收入近三年的復合增長率也高達15.4%。
隨著ToB業務持續發展,即便家電業務保持住現有體量,美的未來仍有巨量的增長空間。至于美的是否會“拷貝”西門子、三星等國際科技巨頭的套路,晉身為享譽世界的“頂流”科技集團?上海家電網只能說,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全能選手如何突破高端化困局?
單項強尚可追趕,像美的這樣“十項全能”卻令人望而生畏。美的集團通過在中國區域全面推進落實“數一”戰略,讓它在白電、黑電、廚電、小家電等各個品類都獲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甚至連最難啃的“骨頭”——空調,也被它拿下。據奧維云網數據顯示,美的系家用空調憑借34.9%的線下份額、34.5%的線上份額,排名行業第一。此外,在臺式泛微波、臺式電烤箱、電暖器、電風扇、電磁爐、電熱水壺、空氣炸鍋等品類中,美的系產品在國內線上與線下市場份額也均位列行業第一。
雖然取得了史上最好的經營業績,而且營收增長、凈利潤增長、毛利提升等指標表現都不錯,但美的2023年的業績還是體現出了一些“硬傷”。
在高端化方面,2023年,美的集團的整體毛利率為26.49%,低于海爾智家的31.51%和格力電器的30%,說明美的系品牌溢價要低于兩位對手。
COLMO是美的集團定位高端的AI科技家電品牌,2023年,“COLMO+東芝”雙高端品牌雖然整體零售額同比增長超過20%,但COLMO與海爾智家旗下的卡薩帝,無論是市場規模還是行業地位,都存在一定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