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伴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風起云涌,數字經濟正深刻地改變著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
作為數字經濟的血脈,數字金融通過大數據、互聯網、云計算等信息技術手段與傳統金融服務業態融合創新,進而形成新一代金融服務,已成為金融業轉型升級的重點方向。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明確,做好數字金融等五篇大文章,這也是數字金融首次被寫入中央文件,重要性日益凸顯。
風勁潮涌,自當揚帆破浪。近年來,建設銀行山東省分行主動融入數字經濟新浪潮,持續深化新金融行動,推動金融與數字技術的有機融合,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強化系統性風險防控,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質量金融服務。
數字技術驅動,探索普惠金融服務全新場景
量大、面廣的小微企業是我國經濟韌性所在,事關就業和民生。
近年來,建行山東省分行立足于客戶需求,依托金融科技優勢,引入外部優質數據,創新升級普惠金融產品,更好地滿足小微企業多樣化的融資需求。
以建設銀行山東省分行在全省上線的“惠商云貸”為例,該業務成功實現與各地煙草公司的數據直連,為煙草專賣零售商戶提供秒批秒貸的融資服務。“一次上線,多點接入”,煙草商戶可通過“惠懂你”APP全流程線上辦理業務。
“憑煙草許可證和營業執照就能從國有銀行貸到款,以前是不敢想的。建行的‘惠商云貸’這次可是幫了我大忙……”從事煙草零售10年的宋老板對建行山東蒙陰支行的服務贊不絕口。
原來,今年10月末宋老板盤點了店里的卷煙庫存,發現訂煙資金缺口大,其他貨品也迫切需要資金支持,宋老板一時之間犯了難。
蒙陰支行了解到宋老板的資金難題后,迅速上門了解情況,經過溝通協助,宋老板僅憑借營業執照、煙草專賣零售許可證及訂煙記錄等材料,在短短五天內完成材料收集和申報,成功獲得惠商云貸30萬授信。
和宋老板一樣,不少煙草商戶都面臨著訂貨資金不足、資金周轉不靈活、經營規模擴難等難題。截至11月末,建行山東省分行累計授信2.2萬戶、授信總金額超過70億元、貸款余額27億元,大大解決了煙草商戶們的燃眉之急。
開展“惠商云貸”業務正是建行山東省分行以數字技術為驅動,探索普惠金融服務新場景的生動縮影。事實上,建行山東省分行在數字普惠金融方面的實踐還有很多。
上線“魯商云貸”產品,與山東征信公司合作,以系統直連方式獲取企業社保繳納數據,分析企業繳存的狀態、金額、人數、頻率等信息,豐富授信模型數據源,為企業提供快捷、便利的線上融資服務。上線2個月,即為近30戶小微企業授信超700萬元。
運用大數據技術對40萬戶小微企業進行價值挖掘,測算客戶可發放信用額度,為普惠貸款服務提供數據支撐,成功對接2萬戶……
利用數字技術探索普惠金融服務新場景,正成為建行山東省分行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利器”,這也勢必將助力小微企業的發展活力更足,推動經濟進一步回升向好。
金融+科技,為鄉村振興插上“數字翅膀”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時期,農民對于改善生產生活條件、提升發展水平和消費能力的需求日益增長,對于金融數字化服務的需求也日益旺盛。
全力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既是金融行業的職責使命,也是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機遇。
近年來,建行山東省分行立足山東省特色產業和品牌農業,搭建“20+1”數字農業產業鏈生態場景和綜合服務平臺,涵蓋壽光蔬菜、煙臺蘋果等20個產業鏈場景和1個數字鄉村綜合服務平臺,為地方政府及產業鏈上下游農業產業園區企業、龍頭企業、新型經營主體、社會化服務組織和廣大農民提供綜合金融服務。
在此基礎上,建行山東省分行積極推動平臺整合,形成了“線上+線下”“產業+金融+數字化平臺”獨具特色的打法,在齊魯大地趟出一條“全場景、全客群、全產業鏈”新型業務發展路徑。
目前,依托平臺數據,建行山東省分行創新決策樹授信模型,累計為濰坊壽光、煙臺蓬萊2.5萬戶蔬菜蘋果種植戶預授信33億元,實現數據到信用、信用到信貸的轉化。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12月,建行山東省分行首家實現將裕農通出海至“冠縣鄉村振興金融服務平臺”,目前正在分批次嵌入壽光蔬菜、煙臺蘋果等多個區域特色農業產業鏈平臺。
這一舉措不僅有效打通了平臺間的數據壁壘,大大提升平臺用戶體驗,而且能夠為農戶精準畫像提供數據支撐,引導金融活水精準流向更廣大農戶群體。
在盤活鄉村特色產業,激發鄉村振興新活力的征程中,建行山東省分行的努力有目共睹。
而在賦能縣域社會信用體系數字化建設上,建行山東省分行同樣先行先試,不斷破局創新,走在了時代前沿。
時間拉回至2023年11月27日,新泰市信用大數據科技聯合實驗室揭牌。該實驗室由建行山東省分行和新泰市人民政府聯合搭建,是建設銀行系統內首個縣域信用大數據實驗室,主要通過整合多維數據,綜合利用隱私計算、機器學習等前沿技術手段,實施“社會信用+金融征信”深度融合,推動“數據變信用、信用變信貸”全鏈條轉換,打造“整縣授信”新泰模式。
目前,該實驗室已實現新泰地區農戶、鄉村振興帶頭人批量預授信超過8500萬元,同時將近12萬縣域優質農戶納入整縣授信預審批庫,將信用數據變成實實在在的信貸便利。
透過一系列連貫的舉措,不難看出建行山東省分行以數字金融打通鄉村振興之路的的責任感與堅定決心。
這就是國有大型銀行的金融擔當。帶著多年來的探索與收獲,建行山東省分行將持續用力、久久為功,以高效、便捷的數字金融服務進一步釋放鄉村振興的潛力,發展前景極為可觀。
創新引領,打造風控管理新格局
此外,多年來建行山東省分行一直在數字金融領域尋找新賽道、謀求新突破。綜合運用新興技術,為風控管理提供數字新護盾便是其主動發力的另一重要賽道。
具體而言,建行山東省分行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建成全行首家智能風控指揮中心。即依托總行大數據平臺,運用機器學習等先進技術,打破部門數據“鑿井”,實現業務結構、發展趨勢、區域分布、重點客戶等多維度可視化風險監測,有效實施全面風險監測和集約管控,為全行數字化經營保駕護航。
同時,建行山東省分行充分發揮金融科技和數據優勢,與山東省最高人民法院共建“山東金融云庭智審平臺”,用科技手段打通互聯網金融風險化解的司法處置渠道,有力破解線上信貸業務“立案難”“送達難”“審理難”的難題,開創互聯網金融案件審理新模式,助力金融機構更加高效專注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近日,建行山東省分行打造的“山東金融云庭智審平臺” 在人民銀行《金融電子化》雜志社主辦的2023金融科技大會暨第十四屆金融科技創新獎中脫穎而出,榮獲第十四屆金融科技創新獎——金融數字化轉型創新成果獎。
榮譽等身,卻實至名歸。
在見證數字金融發展歷程的同時,建行山東省分行也在用一種獨特的擔當與格局鐫刻金融案件審理新坐標。
創新的步伐未曾停歇,建行山東省分行還打造“金安工程”系統,實現全國首家引入政務與金融同業數據,并承建全省金融風險防控監測大數據平臺,賦能政府金融風險防控。
目前,該系統共接入66類內外部數據源,實現了對省內重點企業流動性、可持續經營和履約風險的實時性監測和多維度畫像,對潛在風險企業預警精準度達95%以上,每日向省政府提供近百條預警信息,助力政府提高金融風險防控處置能力,維護金融安全。
時代風云變幻,握緊創新發展的密匙,建行山東省分行正為人們打開通往數字金融新世界的一扇扇大門。
基于建行山東省分行的發展思路,相信在金融數字化升級領域,它的發展步伐不會止步。
可以預見,未來建行山東省分行將在更廣袤的數字化舞臺上,不斷衍生更多聚焦用戶痛點的服務新場景,助力更多鄉村振興、經濟高質量發展等國家宏觀戰略的落實,為數字金融行業樹立全新的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