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五年,重回中國,今年的F1聯想中國大獎賽可算是徹底火出了圈!
相信,無論是不是F1的粉絲,都被這時速超300公里的20輛F1賽車帶來的壓迫感震撼到了。
可是在享受這場速度盛宴的時候,你是否好奇過如此快的速度、如此復雜的賽況、如此密集的賽程,是如何實現幾乎沒有延時的直播的呢?
為了給大家揭開這個謎題,聯想邀請了知名UP主@影視颶風 ,帶大家一起走進F1的幕后,探訪那支比“地表最快”還要快的隊伍——F1直轉播團隊。
![如何打造「地表最快」的超級直播](http://www.dfulqf.cn/uploads/image/2024/0511/1A50163S0.png)
攝像“甩狙”、賽車“自拍” 時速300km畫面原來就是這么拍
300公里每小時,這是一輛F1賽車的時速。要拍清楚它們,光靠攝影師“甩狙”還遠遠不夠
![如何打造「地表最快」的超級直播](http://www.dfulqf.cn/uploads/image/2024/0511/1A501K411.gif)
360度無死角記錄,首先需要的就是足夠多的攝像機:每場F1比賽都會部署大約120個攝影頭,其中90多個車載攝像機、28個賽道攝像機等。它們有的飛在空中,有的深入地下,用于采集比賽全景、車手近景、過彎、維修區換胎等不同視角畫面。
![如何打造「地表最快」的超級直播](http://www.dfulqf.cn/uploads/image/2024/0511/1A50241552.gif)
為了更好展現車手和車輛視角的畫面,這些F1賽車出場就自帶相機,內嵌在車身里,而且一帶就是5個左右,分別在Halo架下方、車手肩部上方、T架前后、前翼左右、車頭,此外還有非硬性規定的車手頭盔里的攝像頭。
畫面之外,聲音采集同樣重要!賽道周圍會部署140多個定制麥克風及20個賽車排氣管麥克風的音頻信號,為觀眾提供每輛賽車的立體聲音頻。震耳欲聾的馬達轟鳴和“友好”的車隊交流就是這樣來的。
![如何打造「地表最快」的超級直播](http://www.dfulqf.cn/uploads/image/2024/0511/1A51030503.gif)
●車手與車隊通過無線電實時溝通,這個氛圍“友好”到需要打碼
![如何打造「地表最快」的超級直播](http://www.dfulqf.cn/uploads/image/2024/0511/1A51233b4.png)
“與光速賽跑” 500TB數據跨越萬里僅用170毫秒
這上百路信號同時收進導播中心,不僅對于導播本人是個考驗,對數據傳輸技術更是一個艱巨的挑戰。因為每場比賽,都要產生500TB的巨量數據信息。
這些數據都會匯集到賽道旁370平米的臨時“大棚”——F1的賽事技術中心ETC(Event Technical Center),那支比“地表最快”還要快的F1直轉播團隊就隱藏在這里。
ETC的工作人員負責監控所有賽車的畫面、聲音和數據,再通過這個樞紐傳回到英國M&TC(Media & Technology Centre)媒體與技術中心團隊,由他們接棒完成畫面的實時切換、包裝和轉碼分發等重頭直播任務,最后把信號傳輸給全球180個地區的74個不同的廣播公司,整個過程延遲不會超過1.5秒。
![如何打造「地表最快」的超級直播](http://www.dfulqf.cn/uploads/image/2024/0511/1A512MU5.gif)
最讓人震撼的是,F1比賽整個直播流程中,所有的信號從ETC到M&TC再回ETC,這樣上萬公里一個來回所需的時間僅有170毫秒,最高也不會超過200毫秒。直接拉開普通直播20多倍的差距,是名副其實的“與光速賽跑”。要知道,以光速從上海到倫敦走一個來回,本身就要70毫秒。
也難怪網友感嘆,“奪少?”、“熱知識:眨眼0.2秒”……
![如何打造「地表最快」的超級直播](http://www.dfulqf.cn/uploads/image/2024/0511/1A519EN6.gif)
![如何打造「地表最快」的超級直播](http://www.dfulqf.cn/uploads/image/2024/0511/1A522GJ7.png)
16.7毫秒“完美套娃” F1用聯想工作站給聯想做廣告
當然這項頂級難度的直轉播背后,少不了F1官方技術合作伙伴聯想集團的全方位支持。
憑借ThinkStation專業工作站,一幀畫面在16.7毫秒內就可完成渲染,與實時現場畫面疊加后,最多可以做到15-20個圖層同時加在一個畫面上。甚至連金主的廣告位都是AR實時合成的。F1用聯想工作站給聯想做廣告,直接完成一次完美的套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