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濟南人自己的“潘家園”,也是老濟南人心中的文玩圣地,這里便是坐落在英雄山北麓的英雄山文化市場。
每逢周末與節假日,熙熙攘攘的人群,琳瑯滿目的商品……全國的“淘寶者”都被吸引在這一方天地中。
從果品倉庫到文化市場
如果說泉水是濟南的魂,那么一個個特色文化市場便是她桂冠上的明珠,璀璨奪目。在這些明珠中,最閃耀的一顆莫過于英雄山文化市場。
說起英雄山文化市場,濟南的“老師兒”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周末去市場逛逛,淘幾件寶貝,早就成了很多濟南人的習慣。
今年53歲的楊曉楠在英雄山文化市場開店已經近十個年頭,主營綠松石。在眾多商戶中,年紀算不上最大,資歷也算不上最老,但作為曾經市場的“老主顧”,他對這里的一草一木,可謂是十分熟悉。
年輕時的楊曉楠也曾聽父母說過,濟南英雄山文化市場原是濟南果品總公司的一個下屬倉庫,就叫英雄山果品倉庫,給濟南市民供應水果食需。“中學時候我們還去那里集體幫著摘蘋果。”楊曉楠說,1992年,果品倉庫才正式變身為文化市場。
剛成立的英雄山文化市場遠沒有如今的規模和人氣,那時,因為市場并不挨著馬路,所以很多人其實并不愿意來。不過,英雄山文化市場成立的兩年后,也就是1994年左右,市場的發展迎來了轉機。
許多老濟南人的腦海中仍有這樣一幅景象:20世紀80年代初,英雄山下大片樹林空地上,每天一大早和周日,不少商販們帶著古玩字畫、陶瓷雕刻工藝品等商品,在此交易。商品應有盡有,人群摩肩接踵……到了20世紀80年代后期,這里更被稱為“全國最大馬路交易市場”。
(圖片來源:齊魯建筑文化)
吃一碗拉面、剪一次頭發、趕一次熱鬧的早市……這些溫暖的回憶永遠鐫刻在了老濟南人的心頭。后來,隨著時代發展,馬路市場被取消。
當頗具名氣的英雄山早市被取消后,很多商戶沒了經營場所。英雄山文化市場看準了時機,通過一系列優惠政策,把早市內與文化相關的奇石根雕、花鳥魚蟲、古玩字畫等攤位吸引了進來。
正是因為這些攤位的到來,不僅讓英雄山文化市場的經營范圍得到擴大,還由此形成了英雄山市場地攤文化的雛形,從而集聚了大量人氣。隨后,游山逛市的人們蜂擁而至。
全國四大文化市場之一
在英雄山文化市場逛了十幾年,在楊曉楠的印象中,這個市場吸引的可不僅是濟南人,天南海北的生意人、愛好者、收藏家匯聚一堂,或買或賣,好不熱鬧。
從留存的資料中可以窺見,彼時的英雄山文化市場,章丘等地的商販拿著自家留傳的或走街串巷收購來的舊物,在此擺攤;來自濰坊、淄博、德州甚至煙臺、青島等地的商販,帶著紙幣、古錢、玉器等物件,來此地招攬客人;更有來自徐州等地的商販拿著票證、門券、股證等,慕名而來……
李亞寧就是被英雄山文化市場名頭吸引而來。
今年41歲的李亞寧是英雄山文化市場里有名的葫蘆烙畫藝術大師,他以烙鐵為筆、葫蘆為紙,繪制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花鳥、山水、人物圖。
“我最早來市場擺攤可以追溯到1999年。”李亞寧說,他老家在聊城,因為家中種植葫蘆,所以從小身邊離不開葫蘆的身影。在16歲時,李亞寧從同鄉的老手藝人口中得知,濟南有處英雄山文化市場,人山人海,十分熱鬧。
“在那里能不能把葫蘆賣出去?”老鄉們的口口相傳,讓16歲的李亞寧萌生了在英雄山文化市場賣葫蘆賺錢的想法。懷揣著滿滿的期待,年少的李亞寧提著寶貝葫蘆,在一個周末,就和幾位小伙伴坐上了前往濟南的車。
已經記不清何時抵達文化市場,李亞寧卻仍記得彼時市場的熱鬧景象。“當時的場面就和流傳的一樣,人和商品都很多,但葫蘆賣得不咋樣。”李亞寧很失落,他沒想到,這一趟出行,竟連路費也沒有賺到。“那個時候年紀小沒經驗,找錯了擺攤點,而且賣的葫蘆可能不太吸引人。”李亞寧說道。
2003年5月,中專畢業的李亞寧又帶著他的葫蘆烙畫重新“殺”回了市場。這次,他的葫蘆在英雄山文化市場打開了銷路,頗受好評。“市場上的其他商戶也托我定制產品,當時價高賣得還挺好。”李亞寧說。
從最初僅一米的攤位,到如今開設工作室,20多年過去,李亞寧也見證著偏居濟南一隅的英雄山文化市場,成為與北京潘家園、上海豫園、南京夫子廟齊名的著名文化市場。
街區升騰的煙火氣
圖書期刊、古玩字畫、奇石玉器、花卉根雕、工藝陶瓷……32年過去,英雄山文化市場仍是“淘寶者”的人間天堂。
也有人認為,英雄山文化市場與其說是一處消費場所,不如說這里更像是一處休閑之地,大家來此感受煙火氣。
(英雄山文化市場早期,資料片)
作為一名綠松石愛好者,曾經的楊曉楠也來這里“探寶”,時間長了,逛英雄山文化市場成為了他的一種生活習慣,平均每周總得來一次,不為別的,就是為了感受市場里的人情味兒。“有時候不來,就總想著它。”楊曉楠說。
從成立初期商戶不足10戶、營業面積不足1000平方米,到現在的規模,人潮涌動的街區蓬勃著向上的生命力,聚攏著人間煙火,承載著一代人的童年與回憶,見證著城市的變遷。2012年3月,英雄山商業街區更成為濟南市第一條“中國特色商業街”。
輝煌過后,聲名烜赫的英雄山文化市場近年來也遇到了危機。楊曉楠等人坦言,最近幾年,生意不如往年。但,對于市場未來,楊曉楠仍抱有極大的期待:“市場有著這么多年的積累,潛在的顧客肯定少不了。”
(圖片來源:濟南英雄山文化市場)
事實也確實如此。多年來的文化沉淀,英雄山文化市場再度獲得年輕一代的關注。
東西入口處的通天柱彩繪牌坊古典神秘,內部的仿古建筑鮮亮醒目,市場已然營造出古代世界的氛圍感,等待著人們的踏足。舊物上沉淀的時間痕跡令人著迷,尋寶的樂趣令人回味……年輕人已經加入“淘寶”大軍當中。
“以前以為是中年人才喜歡的文玩,沒想到現在年輕人也喜歡,很多人來店里咨詢和購買。”為了迎合年輕人的喜好,楊曉楠把產品做出了相應的調整,出乎意料的是,這些產品的銷量也不錯。
在老物件中深入感受歲月沉淀的時光魅力,在人聲鼎沸中沉浸體驗生活的趣味與溫暖……這樣的英雄山文化市場,怎能讓人不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