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價:12G+256G版2099,16G+256G版2399,16G+512G版2699,16G+1T版2999。
主打性能,屏幕,續(xù)航。
競品包括iQOONeo9(16G+512G版2499,低200),同樣側(cè)重性能和續(xù)航。以及同樣驍龍8Sg3的性能機型,紅米Turbo3(16G+512G版2499,低200),iQOOZ9Turbo(16G+512G版2599,低100)。
歐加內(nèi)部其他選擇有一加Ace3(16G+512G版2599,低100),一加Ace3V(16G+512G版2399,低300),真我GTNeo6SE(16G+512G版2499,低200),也都是側(cè)重性能和續(xù)航的機型。
性能方面
驍龍8Sg3處理器,就是驍龍7+g3的高頻版,二者定位高于驍龍8+g1,低于驍龍8g2,主打高能效和小尺寸(利于輕薄影像機和折疊屏機型采用)。真我GTNeo6是這批驍龍8Sg3/驍龍7+g3性能機最后一位登場的。可以說各家一輪出牌結(jié)束了。
再就是每個驍龍8Sg3/驍龍7+g3的機型解析里我都要提醒,這兩個處理器根本看不見驍龍8g3的車尾燈(它們小尺寸的特點反過來說就是尺寸只有驍龍8g3的三分之二,可想而知堆料上的差距有多巨大),不要被任何所謂小8g3的宣傳話術(shù)誤導(dǎo),用隔壁電腦圈的比喻,13代i5-13420H和13代i9-13900HK也是同架構(gòu)同制程哦,但把13420H當(dāng)作小i9那會笑死人。
CPU部分,單論CPU性能的話倒是接近驍龍8g2,只是單核爆發(fā)稍弱4%,對消費者來說這點差異不關(guān)鍵。CPU和iQOONeo9的驍龍8g2一樣都是1+4+3的組成,驍龍8Sg3架構(gòu)更先進一代,但是各級緩存基本砍到大約驍龍8g2的一半,尤其是三級緩存砍得最逆天,要知道驍龍8Sg3的上代驍龍7+g2(它本質(zhì)上就是驍龍7+g2的換代)都有6MB三級緩存,它卻只有4MB,直接大倒車。結(jié)果就是并沒有體現(xiàn)出新架構(gòu)的優(yōu)勢,CPU還是稍弱于驍龍8g2。只不過差距很小所以對于看重流暢度的消費者來說,它和驍龍8g2誰都行。
GPU部分,一樣是逆天大砍,只有768個計算單元,驍龍8g2的一半數(shù)量(它前代驍龍7+g2都有1024個計算單元,所以又是一種倒車)。它的小尺寸怎么來的?就這么來的。雖然它GPU頻率比驍龍8g2高很多,但這正因為它GPU核心數(shù)太少,所以才只能靠高頻硬頂讓數(shù)據(jù)顯得好看些,更何況就算靠高頻硬頂出來的GPU峰值性能還是要比驍龍8g2弱13%。高頻硬頂也意味著功耗躥升,在實際游戲里是不可能撐得住的,因而實際游戲里它和驍龍8g2的差距更加巨大,越是吃GPU的高畫質(zhì)游戲差距就越顯著。有高畫質(zhì)游戲需求的建議別考慮它,直接驍龍8g2,這是根本不需要猶豫的選擇。
能效是驍龍8Sg3的唯一優(yōu)勢,臺積電N4P制程比驍龍8g2先進一小代,架構(gòu)也更新,CPU頻率更低,日常App中能效會比驍龍8g2更高,利于看重續(xù)航和溫控的群體,比如戶外工作者,像外賣,物流業(yè)者,有夏日高溫下工作的需求,有長時間不能充滿電的需求。
另外,驍龍8g2的外圍模塊更豪華,支持WiFi7,而中低價位這批驍龍8Sg3/驍龍7+g3機型通通不支持。所以說8S系列就是8S系列,定位顯然是低于前代8系的,正如驍龍7Sg2定位也低于驍龍7g1一樣(處理器表中就能看出)。
軟件支持部分,真我在國區(qū)發(fā)布會上沒有講軟件更新承諾,這點要給差評,不尊重國區(qū)消費者(當(dāng)然各家都不怎么尊重,紅米和iQOO發(fā)布會也是決口不提承諾)。但我們可以推理,最新消息已經(jīng)確認,真我GTNeo6會在海外以RealmeGT6的名義發(fā)售,這樣的話就意味著真我GTNeo6會享受3+4更新的待遇。另外它的小弟真我GTNeo6SE會以RealmeGT6T的名義在海外發(fā)售,這屬于海外的新系列,就無從得知更新承諾是什么情況了,要等海外發(fā)布會(國區(qū)消費者想了解更新承諾只能靠海外發(fā)布會,所以說這是對國區(qū)消費者的典型不尊重)。
性能整體而言,首先就要考慮好自己有沒有高畫質(zhì)游戲需求,還要留出余量,因為現(xiàn)在你喜歡的游戲,隨著版本更新,每一年都會提高硬件要求。有高畫質(zhì)游戲需求的直接選驍龍8g2機型,或者同等性能的天璣9200+機型,別被小8g3誤導(dǎo)選了驍龍8Sg3/驍龍7+g3機型之后追悔莫及。然后,沒有高畫質(zhì)游戲需求的話,那就看是不是有強烈的溫度和續(xù)航需求了,如果你像戶外工作者那樣有明確這類需求,那驍龍8Sg3機型更合適,日常功耗更低,高溫下剩余性能還能維持不錯的水平,如果沒那么強烈的需求,那驍龍8g2的能效和它差距也沒有很大,那我還是更建議驍龍8g2,畢竟更便宜還能獲得稍高一點的CPU性能(稍高一點也是高),更快的網(wǎng)速,何樂而不為。驍龍8Sg3/驍龍7+g3這群性能機的定價都偏尷尬,正好撞在天璣9200+/驍龍8g2機型的價位,但除了能效又基本全面弱于天璣9200+/驍龍8g2。
再值得一提的是發(fā)哥的天璣9200+,這次沒有列入天璣9200+的競品,是因為確實沒有直接競品,天璣9200+機型沒有主打續(xù)航的,和真我GTNeo6不是一個類型。但你要是只要性能,那發(fā)哥可不困了,天璣9200+的紅米K60至尊版16G+512G版2299,只要性能的話性價比吊打所有驍龍8Sg3/驍龍7+g3機型。總之就是搞清楚自己的需求最重要,需求不同適合的選擇就完全不同。
影像方面
影像就是真我GTNeo6SE同款沒變,主攝IMX882傳感器配f/1.88光圈,湊數(shù)級超廣角。真我兩兄弟在這群性能機里優(yōu)勢是前攝自拍,前攝是主打影像的真我12Pro+同款。
前置說明,影像最關(guān)鍵因素是進光量,而非像素數(shù)。最典型的例子,1200萬像素的iPhone14,影像素質(zhì)碾壓5000萬像素的紅米12C。這是因為iPhone14的主攝進光量是紅米12C的300%。手機和相機的最大差距也在于進光量完全不是一個數(shù)量級。
主攝進光量,iQOONeo9一騎絕塵,比紅米Turbo3高12%,比其余兩個機型高19%。iQOONeo9的主攝傳感器是可變畫幅的,在拍視頻時會用滿整個傳感器,此時優(yōu)勢還要更大,拍照時iQOONeo9的主攝除了進光量壓制,傳感器本身的尺寸也領(lǐng)先56%,在高倍數(shù)碼變焦時明顯勝過三個驍龍8Sg3機型。其實這個結(jié)論也適用于同樣驍龍8g2的一加Ace3。紅米Turbo3在剩下三個機型里進光量更高一些,弱光拍攝會有優(yōu)勢。
超廣角大家都是湊數(shù)級。
前攝進光量,真我GTNeo6領(lǐng)先27%以上。除了真我GTNeo6,其余的都是普通前攝。
軟件部分,iQOO的算法下放最盡力,旗艦同款的色彩風(fēng)格調(diào)教,2倍人像算法都給全了(驍龍8Sg3的影像模塊倒是很少砍,能夠承載住旗艦機的算法,這里提一句是提醒注意,影像模塊算力差很大的機型是不能完整移植算法的,即使廠商宣傳是旗艦同款,實際也做不到)。真我GTNeo6的算法給得比上代GTNeo5全,但離iQOO還有有點差距。
影像整體而言,這是真我GTNeo6定位降低的地方,上代GTNeo5影像硬件堆料很強,這代影像硬件就不那么堆料了,大致和別家驍龍8Sg3機型差不多的影像定位,顯然比驍龍8g2的iQOONeo9和一加Ace3弱一檔,想要兼顧影像的建議直接選iQOONeo9和一加Ace3就好了。真我GTNeo6的優(yōu)勢就是同價位性能機里最強的前攝,這要看自拍需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