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作為“十四五”計劃的重點發展項目——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突飛猛進,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神話”。
整體來看,除了新能源產業基礎配套設施的日趨完善;在技術領域,混動、增程產品迎來一波爆發。尤其是在高階智駕領域,隨著L3級智駕開放試點通行,高階智駕技術離普及也近在眼前。
自今年7月以來,中國汽車品牌主導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有率維持在50%以上。
而在11月14日,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在此迎來全新的里程碑——第1000萬輛新能源汽車正式下線。在工信部與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共同見證下,承載此榮譽的車企是“國家隊”成員之一的--東風汽車。
承接年度1000萬榮譽,與行業共進步
事實上,這已經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第三個“1000萬”。
此前,第一個1000萬,耗時27年,第二個1000萬,耗時17個月,如今用時不到11個月整,中國新能源汽車就解鎖1000萬成就詮釋了“向新”發展的中國速度。
當然,任何成果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中國汽車產業花了幾十年的時間打地基。
如今,在全工業產業鏈的優勢賦能下,打通了上下游供應鏈,賦予中國新能源汽車成本、效率優勢,因此,中國新能源汽車才能力爭上游,可謂是“遙遙領先”。
此次,新能源汽車年度1000萬的承接者是東風汽車,但推動新能源產業的高速發展,是一項需要全行業共謀的大事。
2008年,比亞迪發布了全球首款插電式混動車型F3DM,作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先驅”之一,如今已經成為“參天大樹”;2014年成立的蔚來汽車,與同時期的理想、小鵬均在“新勢力”賽道扎穩腳跟,用自己的創新創意發光發熱。
2020年-2024年,除了“異軍突起”的小米汽車,更多是屬于主流傳統車企全力轉型的狂歡,近兩年來,吉利的極氪、長安的深藍與阿維塔以“大廠新勢力”的身份,在高端新能源市場搶占了一席之地。
而作為投身于新能源產業變革最積極的“國家隊”車企,東風汽車在2020年便發布了嵐圖品牌。隨后東風猛士、東風奕派、東風納米接踵而至,從親民、主流到高端市場,展現出東風汽車強大的新能源戰略版圖。
以技術立身,持續加碼投入
面對時代的風云變幻,品牌的立身之本,一定是技術。
身為“國家隊”,東風汽車也有屬于自己的新能源轉型規劃,而總體框架在于“三個躍遷、一個向新”。為了加速企業整體向“新”發展,東風汽車為新3年制定了一份了高達500億的研發投入計劃。
正是基于高額的研發投入,在過去兩年,東風汽車實現新增發明專利行業領先,有效專利突破2.4萬件,并為品牌向新打下了堅實的技術基礎。其中,在乘用車領域的“馬赫”動力、量子架構、東風氫舟、東風“悅享智能”等核心技術接踵而至。
此前,在東風第九屆科技創新周上,隨著科技躍遷3.0時代開啟,東風汽車更是帶來了諸如“具身能量體”、全新一代天元架構等新概念技術。
其中,全新一代天元架構基于與華為的合作,將融合華為乾崑車控模組,為更先進的智能座艙、智能駕駛體驗賦能。未來還將開放上千項源自服務以便用戶各取所需,打造適配不同個體需求與愛好的多元化產品。
除此之外,東風汽車還將在芯片領域發力,當前已加速研發7nm制程高算力芯片,并將5nm制程芯片的研究提上日程。同時致力于更顯先進的智駕技術研發,預計在2030、2035年陸續實現L3、L4級智駕以及L5級無人駕駛的落地。
實際上,東風汽車的高額投入收獲頗豐。
據悉,2024年1-10月,東風汽車累計銷量達201萬輛。在過去,東風汽車很大份額源自合資品牌,但如今自主品牌的銷量達111萬輛,同比增長40.2%;新能源整車銷量70萬輛,同比增長82.3%,可謂“捷報頻傳”。
圍繞用戶需求做更好的產品、研發更先進的技術,加上身為“國家隊”的東風汽車原本的資源優勢,勢必能夠更進一步在新能源市場得到提升。
多品牌共赴前程,高端/主流均衡發展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汽車品牌鑒于實力上的缺憾,與合資、外資品牌處于不對等的競爭地位。再加上消費者認知固化等因素,囿于中低端市場。
如今,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中國汽車憑著更高的效率實現了領先,出現了“集體向上”的局面。
因此,東風汽車旗下既有嵐圖這樣,面向全球打造的高端智慧新能源品牌;也有奕派這樣,面向主流市場打造的主流科技電動品牌。此外,風神、風行等多個品牌,也在致力于轉型,為用戶帶來優質用車體驗。
在不久前,基于全球標準打造的嵐圖知音亮相,該車擁有純電續航901km、支持5C超充、搭載800V高壓碳化硅平臺的特性,可有效解決用戶里程焦慮,成功破圈,成為中國汽車走向世界的一張實力名片。
與此同時,東風奕派先后為主流市場推出了eπ007、eπ008兩款車,持續深耕主流家用市場。
寫在最后:
在新能源時代的新風口上,激烈的競爭將鞭笞著每一個品牌不斷前行,塑造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生生不息。
憑借著一股子拼勁兒奮勇向前,中國新能源產業實現了“全球領先”。按照“中國式速度”繼續發展,下一個千萬也不會遙遠,讓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