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2024智能交通上海論壇智慧出行分論壇在上海舉行。中國移動在會上正式發布了5G創新聯合體成果,舉行了智慧民航生態聯盟啟動儀式,積極響應《“十四五”民用航空發展規劃》以及《關于落實數字中國建設總體部署加快推動智慧民航建設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政策,充分利用AI賦能,加速推進民航行業數字化轉型。
2024智能交通上海論壇智慧出行分論壇
據介紹,在傳統機務維修模式下,操作人員工作強度大、效率低,大多數環節都依賴人工作業,維修裝備智能化程度低,復雜的維修工序及維修數據記錄耗時且效率低下。另外,在戶外環境下,4G組網無法滿足新興設備大帶寬上傳及維修數據不出場的需求;而機庫內挑高高,空間大,AGV等移動性較強的終端,WiFi覆蓋下容易引起AP間切換導致的丟包或時延波動,無法實現優質覆蓋。
中移物聯網有限公司,中國移動通信集團上海有限公司,中國移動研究院聯合武漢人工智能研究院,武漢壹凡物聯科技有限公司等科研院所及生態合作伙伴,產學研深度融合協同創新,帶動上下游產業鏈攜手共進,依托中國移動5G網絡能力,基于“產學研合作”、“5G聯合創新實驗室”、“央企聯合創新沙龍”等方面聯合創新,與東方航空攜手通過5G創新聯合體建立深度合作,構建5G+智慧民航深度融合創新體系。
舉行智能民航生態聯盟啟動儀式
據了解,在應用場景創新方面,中國移動基于5G大帶寬、低時延、廣連接特性,結合5G+AI+邊緣算力和AR應用能力,重新構建了現有的發動機維修模式,將原本2D紙質工卡的作業模式升級為實時3D輔助拆裝及全流程可視化管控,有效實現發動機維修過程輔助及航材工具接入管理,大幅提升維修工作的便捷性和可溯性,降低維修難度,同時提升飛機維修的安全與效率。在發動機國產化維修方面,中國移動研發出高精度AI檢測機器人、“錯漏裝”AI檢測算法,針對翼下發動機部附件的拆裝要求,使用機器人進行視覺定位和圖像采集,并通過自研5G-A模組的大上行和低時延能力將數據實時傳輸到邊緣計算服務器,實現快速發動機“錯漏裝”智能輔助檢測,將檢測時間從100分鐘大幅降低至40分鐘。在國產化檢測方面,針對飛機蒙皮檢測價格昂貴、服務時效性差、技術壟斷等方面問題,中國移動聯合東方航空成功研發國內首套飛機蒙皮缺陷快速檢測系統,基于5G手持終端“一鍵式”實現數據采集并自動進行數據分析、投影顯示及測量報告生成,實現對飛機表面凹坑的快速無接觸檢測,有效提高飛機蒙皮損傷檢查效率,解決了人工檢測時間長、工作強度大、人工錄入數據失誤率高等問題。
此外,根據不同的飛機表面部位及檢測標準要求,中國移動基于5G大帶寬、低時延特性,結合平臺AI損傷識別及圖像拼接算法,采取無人機、AGV、爬壁機器人等多類型5G圖像采集設備,實現損傷數據實時三維可視化拼接還原,實現國內民航領域首次5G多終端協同的智能化飛機蒙皮損傷檢查系統應用落地。
據研發人員介紹,“目前,基于數字孿生能力將物理模型、傳感器數據、地圖地位、虛擬映射等所有生產要素進行深度整合,已實現人流+機器流+機流+設備流的全域感知及泛在鏈接,真正做到一體化高效運營,推動機務維修工作更加智能化、精準化,最終實現生產效率與安全性的全面提升。”
未來中移物聯網有限公司將攜手合作伙伴共同推進5G 及新興技術在民航領域的落地推廣,助力民航行業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實現5G+智慧民航深度融合,深入貫徹“民航強國”戰略,為云上安全貢獻移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