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上海“德必·大華里”——數字文化產業創新中心正式開業。作為2023年寶山重大產業投資項目,“德必·大華里”將探索打造“園區、街區、社區、商區、景區”“五區融合”新地標,以城市更新模式迭代產業結構,為上海開啟“北轉型”下一篇章提供新動能。
煙火氣搬進產業園區,打造15分鐘生活圈新范本
在上海推進“15分鐘社區生活圈”的進程中,如何在有限空間內營造復合業態,盡可能滿足居民多元需求?“德必·大華里”提供了一種新的解決思路。
“德必·大華里”位于寶山區大場鎮滬太路1528號,距離軌道交通7號線行知路地鐵站約440米,緊鄰上海北部最大購物中心靜安大融城。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德必集團寶山區首發力作,“德必·大華里”充分發揮企業資源優勢,在區位基礎上向內挖掘內容,打造出一站式生活街區+藝術辦公空間,能夠和周邊進行聯動和業態互補,實現園區的“宜游、宜業、宜居、宜學、宜養”功能。
在設計上,園區以10棟低密度建筑組成近1萬平方米開放式街區,由一條主街串聯星空廣場、中心花園、環繞庭院、路演廣場等空間節點。
隨著日益提升的線下生活體驗與互動需求,街區商業和夜市經濟正在復興。在內容上,園區也沒有走一條常規路徑,而是挖掘區域居民需求、填補商業空白,和周邊商場進行差異化配置。如,引入花園獨墅、露天影院、天臺露營、市集攤位等網紅、夜間和首店元素,融合“園區、街區、社區、商區、景區”“五區”,集娛樂、生活、工作、文化于一體,打造可以輻射周邊3至5公里的網紅慢生活時尚街區。同時,街區7*24小時開放,完善社區配套服務半徑,形成15分鐘社區生活圈。
延續城市記憶,城市更新助推功能轉型
城市的過去里有未來。2015年起,上海進入內涵式增長的城市更新時代,城市建設逐步從“拆、改、留”轉變為“留、改、拆”。保留城市記憶和歷史文脈,成為上海發展不可忽視的一環。
“德必·大華里”的前身是大華飯店,原為國營集體所有制飯店,開業30多年主打上海本幫菜系,在功能迭代轉型中,德必秉承城市更新理念,沒有把飯店推倒重建,而是精雕細琢進行更新,保留了一份街坊記憶。
2023年初,大華飯店由德必改造運營。為了提升空間影響力、文化影響力和內容影響力,德必團隊在立面上保留了部分原有元素,如古樸的瓷磚,愜意的陽臺,獨特的建筑形態,同時結合德必園區的特有風格,在重塑歷史街區、場所再造中,傳承簡約、素雅、隱逸的風格,為企業提供園林式舒放辦公體驗,實現街區功能再造和對城市片區的激發。
城市記憶的延續,除了建筑本身的更新之外,也離不開文化的沁潤。在活動現場的“行知讀書角”授牌環節上,德必·大華里文化活動月也隨之啟動。未來,園區也將在大場鎮指導下,攜手園區內外企業,開展一系列介紹寶山歷史、文化、名人軼事的文化、藝術沙龍活動,展現寶山及大場鎮豐富的歷史文脈,傳承紅色文化。打造市民與白領都可以參與的公共文化閱讀空間,激活建筑活力,助推區域功能轉型。
科技賦能產業,助力“科創寶山”
以“德必·大華里”為圓心,一幅城市新發展藍圖正在徐徐展開。德必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德必·大華里”是德必與大場鎮深入合作,合力推進老園區轉型升級的標志性園區,將打造輕公司生態圈,助力產業發展,對優化營商環境、助力“科創寶山”建設有著重大意義。
作為國內首家創業板上市產業園區運營服務商,德必集團專業致力于推動文創、科創企業發展,將為入駐企業提供創業服務、品牌推廣、財務顧問、工商注冊等“十大會員服務”,為企業提供系統優質的微生態創業環境,助力文創、科創企業的持續發展。
根據規劃,“德必·大華里”整體業態以產業總部辦公,商業服務、新商業經濟,文化教育及體育等業態為主。辦公以總部定位為主,產業傾向時尚設計,電子信息游戲、文化創意等,商業將放大文化創意和休閑業態配比。
未來,“德必·大華里”重點打造文化科技產業發展帶和新型數字文化產業集群,建設數字創意孵化基地,打造聚集度高、落實交稅穩定的總部經濟產業高地,助力數字文化產業創新發展和城市數字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