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國產汽車沖擊百萬級市場一樣,國產智能手機也迎來了新的定價高峰,萬元國產手機并不少見。而且從近年來的定價趨勢來看,每年價格小幅上漲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今天,一則“手機集體漲價消費者會買單嗎”的話題也吸引到了我的注意。這確實是一個值得討論的話題,尤其是在今年年末各家新旗艦亮相之際,配置之外,定價往往也是消費者熱議的話題。那么手機集體漲價消費者會買單嗎?
根據統計,在近兩個月上市的國產旗艦新品當中,價格平均上漲了100元到500元不等。其中,小米15系列、榮耀Magic7系列、一加 13起售價分別是4499元,相較于上一代分別漲了500元、100元、200元。iQOO 13起售價3999元,真我GT7 Pro起售價3599元,紅魔10 Pro系列起售價4999元,相較于上一代分別漲價0元、301元、600元。OPPO Find X8系列起售價4199元,vivo X200系列起售價4299元,相較于上一代分別漲價200元、300元。為了方便大家觀看,我們也做了一張表。
而且,近5年時間,國產手機的均價已從2685元挺進到了近4000元,均價的不斷上漲不僅僅是供應鏈原材料漲價使然,同樣也是國產手機沖擊高端的一個縮影。從過去幾年前開始,國產品牌就已經定下了沖擊高端的戰略,要與蘋果、三星相抗衡,如今華為已經站穩腳跟,其他國產品牌也在奮力追趕,并且成效顯著,所以反映到最終的價格上,均價的上漲成為必然,其背后也是一系列復雜的市場策略。
就以單一產品系列而言,國產品牌在高端化的過程中,是不斷細化產品線的,通過明確的分工和市場定位讓一個系列覆蓋更多消費人群和價位段。以榮耀來說,Magic系列作為高端產品線,最初的時候其實只有Magic標準版,比如榮耀Magic和榮耀Magic2。但是在榮耀獨立之后,Magic的產品矩陣就不斷豐富起來,標準版、Pro版、至臻版、保時捷設計,一艦四杯。
華為亦是如此,比如Mate60系列就有標準版、Pro版、Pro+版和非凡大師版,價格直接覆蓋了5000元至萬元價位。今年的vivo也是讓人眼前一亮,X系列推出了標準版、Pro版兩款的基礎上還有Pro mini,明年還會有Ultra版本,同樣豐富。可以看出,國產手機廠商們并不是一味地推高價格,而是在市場內卷當中不斷尋求高端破局,形成產品效應和品牌效應。但即使是如此,其實大家還是陷入了薄利的旋渦當中,一臺六七千元的旗艦產品可能最終的利潤還是不及iPhone標準版,這條路依舊任重道遠。
雖然說各家新旗艦有著不同幅度的漲價,但是反饋到市場層面,首銷戰報依舊一片繁榮,很難看出消費者因為幾百元的漲價而不買單。
其中,榮耀Magic7系列再次打破榮耀歷史所有新機首銷日銷售額紀錄,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相較于其他家的更大漲幅,榮耀Magic7系列價格漲幅并不大,針對友商旗艦漲價一事,榮耀CEO趙明也表示,壓力該抗就要抗,消費者壓力比我們還大。
vivo X200系列的首銷成績同樣非常出彩,vivo X200系列全渠道銷售金額突破20億,打破vivo歷史所有新機銷售記錄!雖然vivo在人像和影像方面的不斷發力,如今消費市場已經對vivo X系列形成了鮮明的認知,強大影像能力讓它成為了諸多消費者的首選之一。
一加在首銷時同樣取得了不俗的成績,開售30分鐘,銷量突破10萬臺,這是一加旗艦的最好成績,而且兩個最高配版本加起來占整體銷售的近80%,24GB+1TB版本當時還出現了缺貨狀態,消費者的選擇也證明了一加 13的產品力。
其實不管是今年新旗艦的首銷成績,還是往前追溯歷年的首銷成績,在國產旗艦價格不斷向上的過程中,也在不斷創造一個又一個新的銷售紀錄。從這個市場反饋來看,大部分消費者其實并不會因為手機漲價不買單,更在意的是綜合體驗,而這個品牌之間內卷,品牌和消費者的價格體驗博弈過程,恰恰就是國產廠商在高端過程中必須要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