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新能源時代之后,諸如BBA這樣的傳統豪華品牌,一下就從原來的領頭羊,變成了國產新勢力品牌的追趕者。為了盡快縮小差距,與中國供應鏈結合,擁抱中國的三電和智能化技術,成為了合資品牌力圖“翻身”最快捷的選擇。
繼大眾和小鵬聯手之后,奧迪選擇了和上汽合作,并且成立了全新的電動品牌—— AUDI,同時推出了首款概念車—— E Concept。如此大刀闊斧的改革,能夠為奧迪帶來新的生機嗎?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款新車。
E Concept 的設計,雖然依然保留了一絲奧迪傳統的包豪斯風格,擁有非常敦實的車身造型,帶有強烈的運動化風格,但是卻放棄了奧迪標志性的設計語言——多邊形的大格柵,和經典的“四環”標識,取而代之的,是一圈被陣列式日行燈所環繞的封閉飾板,搭配“AUDI發光”字母車標。這也預示著,新AUDI 品牌將與奧迪的傳統形象進行徹底的切割,力圖成為一個獨立的新品牌。
E Concept 的車身尺寸為 4870*1990*1460mm,軸距為2950mm,定位于中級純電休旅車。軸距達到了 2950mm。側面的造型帶有非常明顯的翼子板隆起,很有肌肉感。有別于傳統的休旅車,它的C柱往后部分的造型,參考了掀背車和獵裝車的設計風格,帶有流暢的溜背,運動化的觀感會更強烈。另外,它也用上了隱藏式的門把手和前后無框車門,進一步加強時尚感。
同時,新車也裝備了電子外后視鏡,根據官方的表示,這一配置也會在未來的量產車型上保留。更重要的地方在于,前擋風玻璃的上沿中央,帶有一顆激光雷達,這也預示著它將有望成為奧迪旗下第一款帶有高階智駕的車型,這也是其智能化能力大幅提升的重要標志所在。
內飾方面,E Concept 概念采用了橫貫整個中控臺的長聯屏,將儀表、中控屏、副駕屏,以及最外側的兩塊電子外后視鏡顯示屏結合為一體,并采用高通驍龍 8295作為主控芯片。同時中控臺的中央部分,帶有一塊非常顯眼的光球造型屏幕,作為實體化的語音助手的形象標志,內部還帶有一個可用于滾動和觸控的滾輪。同時,新車也會接入 GPT等AIU大模型能力,進一步提升座艙的智能化水平。
動力方面,E Concept 將基于 800V 的電氣架構打造,裝備 100kWh的大容量動力電池組,CLTC 工況下綜合續航里程將超過 700km,快充10分鐘即可增加370km的續航;同時,新車將采用雙電機四驅配置,總輸出功率將高達570kW 高功率,百公里加速僅需3.6s。
底盤方面,它將配備空氣懸架、漸進式轉向系統、四輪轉向,以及奧迪招牌的Quattro 四驅系統。智駕方面,未來的量產新車將會擁有導航輔助駕駛、記憶泊車等高階智駕能力。
顯然,單看產品本身的競爭力的話,E Concept以及達到了目前20萬左右主流國產車型應有的競爭力水平:激光雷達、大連屏座艙、電子外后視鏡等等,加上出色的工業設計,這都是E Concept本身的亮點所在。結合來自于傳統德系陣營的動力和底盤調校、質量工藝等方面的口碑,可以說,這款車才是在20-30萬的價位應有的產品素質。
然而,從產品的定義上來說,這款AUDI E Concept 恐怕從一開始就要面臨著國內市場其它競爭對手的重壓。一方面,高端的純電車型,目前在市場上有著比較明顯的銷量瓶頸,目前20萬以上的主要競爭對手,都紛紛在切入增程領域。而且隨著電氣架構的進步,各家廠商已經開始在電耗方面著手,提升自己的續航能力。而奧迪目前還在走大容量的純電車型路線,產品規劃上就已經落后于市場的節奏了。
另外,雖然新的團隊在E Concept的開發上,節奏已經得到了很大提升,然而根據官方消息,量產版本車型需要等到明年年中才能正式發布,距離上市更是還有起碼一年左右。如今在市場上,能夠留給BBA重振旗鼓的時間也已經不多了。
不過,在我們看來,即使這款車在國內的前景不甚樂觀,但把它放在如今的歐洲市場上,也是有著很強的競爭力的。如果上汽奧迪的新團隊,能夠結合自身源自于中國供應鏈的技術優勢,以及在歐洲的品牌影響力,未來在歐洲和北美開拓全新的市場,前景顯然比在國內“卷”要更有前途。對此,你怎么看呢?你看好它的未來前景嗎?歡迎關注“車域無疆”,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積極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