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月8日,紅旗品牌正式發布了“All in”新能源戰略,以此正式宣告強勢入局中國汽車新能源賽道。時隔674天后的昨晚,馬拉車市又受邀來到了綠色活力之城深圳,現場參與了2024紅旗品牌新能源之夜活動,見證了紅旗品牌向新轉型后的切實改變。
活動當晚,我們既欣慰于紅旗品牌在新能源領域所取得的亮眼成績,同時也感受到了紅旗品牌一口氣放出數記“大招”所帶來的震撼。
更重要的,是我們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對于中國汽車品牌如何應對新形勢、新局面,并投入參與這場新競爭,進而產生的一些聯想和思考。
如果沒有All in新能源
紅旗的“躍遷成長”或沒有如此明顯?
在正式發布“All in”新能源戰略20個月之后,截止昨晚紅旗品牌的新能源累計銷量已經突破了27萬輛,環比增長了254%。
用中國一汽總經理、紅旗品牌運營委員會總裁劉亦功的話來說,“All in新能源戰略,開啟了紅旗品牌戰略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這一戰略轉型為何能夠有著如此重要的意義?
事實上,伴隨著中國整體車市大環境的改變,消費者需求的升級和愈發多樣性,包括紅旗品牌這個讓人光聽名字就會肅然起敬的“情懷”代表品牌在內,幾乎所有的汽車品牌都遇到了一個增長瓶頸期。有的甚至開始出現了明顯的發展轉折。
眾所周知,紅旗品牌自2018年開始,連續幾年都如同“開掛”般地瘋狂刷新著年銷量成績。從2018年的3萬余臺,到2019年邁過10萬大關,再到2020年、2021年每年10萬臺的增量躍遷,彼時包括馬拉車市在內,都無法預估紅旗的增量上限究竟在哪里。
然而,或許因為疫情等大家都知道的原因,總之2022年的時候,紅旗品牌的發展,至少在銷量增長層面,著實遇到了一定的“瓶頸”,當年紅旗品牌的年銷增量僅為1萬輛,遠低于前幾年。
同樣也是在那一年的年初,第一個All in新能源的某中國品牌出現了,自此開啟了一場徹底顛覆原有格局的車市劇變。包括馬拉車市在內的許多人,都真正意識到了,新能源究竟能給中國車市,以及中國汽車品牌帶來怎樣的影響和改變。
正因如此,紅旗品牌在2023年初迅速確定了轉型戰略,同時又結合自身的核心優勢,例如始終堅持高質量發展等品牌理念,逐漸突破了原有的“瓶頸”,找回了過去幾年的強勁增勢和發展節奏。于是也才有了紅旗品牌2023年的35萬輛,以及今年即將站上40萬輛新臺階,這樣的躍遷成長勢頭延續。
客觀來說,如果沒有紅旗品牌去年年初的新戰略發布以及后續的落地推進,紅旗品牌邁過年銷40萬輛大關的步伐,或許不會來得如此迅速和堅實。當然,也不是每個品牌都能和紅旗品牌一樣,一經發布向新轉型戰略,便能迅速獲得顯著效果。
究其原因,因為紅旗不僅是那個“永遠可以相信”的紅旗,更可以是那個“永遠可以相信All in新能源的紅旗”。
674天后的“新”答卷,能打多少分?
之所以是那個“永遠可以相信All in新能源的紅旗”,在于紅旗品牌始終把“以用戶為中心”作為品牌發展的第一要義。
在當晚的活動現場,無論是紅旗品牌重磅發布的兩個平臺,還是三款“神秘”的高質量產品,都是紅旗品牌面對用戶的“新”需求,所書寫出的“新”答卷。我們不妨具體來看,這份“新”答卷,究竟是否同樣詮釋了“以用戶為中心”?
“開工”開物,智起“九章”。這是當晚活動的主題,也直接涵蓋了紅旗品牌發布的兩大重磅平臺名稱。簡單來說,其實就是紅旗品牌針對消費者對于當下車輛的新能源和智能化需求,所提供的“最優”解題思路。
以“天工”純電平臺為例,其核心能力在于解決用戶的一切焦慮。
當下,新能源用戶最大的焦慮或來自能耗焦慮。針對用戶的低溫用車場景,紅旗特別研發的低溫電芯,加持智能電池加熱策略,可實現在零下10度條件下電量保持率達98%;同時提供智能熱管理解決方案,讓冬季使用空調再無能耗負擔。
而針對用戶的用車、充電場景,紅旗自主開發的全新一代智慧電驅,最高效率可達96%;超千伏充電解決方案,將實現5分鐘充電至80%,真正做到讓用戶有了“充電比加油還快”的認知和真實的充電體驗。
此外,天工純電平臺還延續了紅旗作為豪華品牌的高端駕控質感,創建了六維一體的全新整車安全架構。
當下,新能源賽道已然步入智能化的下半場。此時,紅旗又順應時勢地帶來了“九章”智能平臺,進一步詮釋紅旗品牌,始終堅持高質量掌控的品牌內核。
全新一代“紅旗靈犀座艙”,將“體驗式數字座艙”的理念拓展至用戶全鏈路的使用場景;“紅旗司南智駕”亦絲毫都不遜色于以此為核心賣點的新勢力。
以用戶為中心,不是簡單的喊口號,而是要做到真正讓用戶在全新的汽車時代里,無論是動力形式需求還是智能體驗,都能與時代同頻,甚至領先于時代。
那么這份“新”答卷,究竟能打幾分?從其賦能和落地的產品上,便可見端倪。
天工08將預售,“產品大年”有驚喜?
如果只是單純發布兩大平臺,還無法徹底彰顯出“紅旗速度”。活動現場,馬拉車市獲悉,當晚以“天工家族”整體形式同步亮相的首款力作天工08,即將于兩天后開幕的廣州車展上進行預售,下月中旬將正式上市。
這無疑又坐實了2024年是紅旗品牌名副其實的產品大年。回顧開年至今,3月7日,紅旗E-QM5正式上市;3月20日,紅旗EH7上市發布;北京車展又上市了紅旗HQ9 PHEV等等。正是在新產品攻勢的推動下,今年上半年紅旗銷量一舉突破了20萬輛,創下了歷史新高。
而下半年亦同樣如此,深受年輕人喜愛的紅旗HS3 PHEV的到來,助力紅旗品牌邁過了累計用戶超過160萬的大關,加之兩大平臺賦能的天工08等車型,紅旗品牌今年超過40萬輛已板上釘釘,說不定還能帶給我們更大的驚喜。
看到這里,或許大家已經明白了馬拉車市開篇所提及的思考。
面對汽車行業百年未有的大變革,面對新能源、智能化以不可逆之勢滾滾襲來,中國汽車品牌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活下來、活得好,那就必須如紅旗品牌一樣,時刻堅持以用戶為中心,始終堅持高質量發展為指引,方才有可能不負厚望、向新而行。
總之,在發布All in新能源戰略的674天后,紅旗品牌交出了一份“新”答卷,也找到了品牌持續向上的新引擎。正如劉亦功所言,“紅旗品牌和百萬用戶始終相信,勇于堅持和不懈努力一定會讓理想飛揚。”
這又何嘗不是一份可以提供給所有中國品牌參考學習的樣本案例呢?遇到“瓶頸期”沒關系,暫時未見“明顯”效果也無需懊惱,只要勇于堅持和不懈努力,這個時代,以及中國的汽車消費者,必將看到且用實際行動認可、支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