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8日,2024中國汽車軟件大會在上海嘉定舉行。圖為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在會上致辭。
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載體,智能網聯汽車不僅被視為推動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同時也是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形成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如何勾勒“汽車+AI”發展藍圖,成為相關方高度重視的必答題。
11月7日至8日,2024中國汽車軟件大會在上海市嘉定區舉行。本屆大會以“軟件智領未來,融合共創生態”為主題,政府代表、行業組織、國內外頭部車企負責人、汽車產業鏈上下游從業者和專家學者等600余人,圍繞智能汽車領域人工智能前沿技術、高級別自動駕駛、全球化出海浪潮、多模態智能座艙、低空飛行器場景應用等軟硬融合一體化以及跨行業協同發展等重點議題凝聚智慧力量,勾勒“汽車+AI”發展藍圖。
“汽車產業的發展已經走向軟硬件融合發展的新時代。”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看來,汽車早已從傳統的交通工具演變成如今的超級智能體,跨界協同碰撞出的火花照亮了智能汽車多元共創的未來。
正如付炳鋒所言,從語音語義感知交互到復雜的深度機器學習,AI正在成為賦能千行百業、推動新型數字化建設的重要基礎,其發展趨勢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與潛力。在這場技術革命中,汽車無疑是AI技術深度融合最為重要的智能終端,AI技術重塑著汽車設計、制造、運維全產業鏈條。
在這一背景下,為構建一個匯聚行業智慧、促進技術創新的全新舞臺。本屆大會上,“汽車+AI”智域協同創新生態平臺正式發布,通過共建、共享聯合實驗室、前瞻共性技術研發平臺、技術成果轉化服務空間、集成創新應用示范等各類公共服務平臺,激發技術創新的無限潛能,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高效轉化。
在大步向前發展的同時,AI技術目前仍存在一些局限性及挑戰。中國科學院院士何積豐指出,在法律法規和倫理問題方面,AI技術的應用仍面臨隱私保護、數據安全、自動駕駛的責任歸屬等問題亟待妥善解決。何積豐建議,下一步需著力推進深度學習、聯邦學習和可解釋AI這三方面的技術工作。
在本屆大會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信通院、一汽、東風、長安、上汽、廣汽、北汽、比亞迪、長城、蔚來、理想、小鵬、北理新源、眾鏈科技、中汽創智、重慶安驛、上海汽檢、車云數據、先導產投、智行眾維、零數科技等,共同啟動汽車行業可信數據空間建設工作,旨在共同構建可信可管、互聯互通、價值共創的汽車行業可信數據空間。
為規范汽車數據處理活動,五部門聯合發布的《汽車數據安全管理若干規定(試行)》對汽車行業提出了數據安全要求。付炳鋒介紹,基于該文件和國標GB/T 41871,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與中國網絡安全產業聯盟汽車網絡安全工作委員會聯合國家級技術機構,制定了一套關于汽車隱私保護能力測評的規范。
“汽車隱私保護”標識在2024中國汽車軟件大會上正式發布,根據今年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關于汽車數據處理4項安全要求檢測情況的通報(第一批)”,首批共有20余種車型通過測評,本次大會為首批通過測評的車型頒發證書。會上同時授權相應車輛使用“隱私保護”標識。
“我們希望通過這一舉措,幫助汽車品牌提高市場競爭力,同時對消費者隱私權益形成有力的保障,為構建更加安全的汽車環境作出積極貢獻。”付炳鋒對記者說。
此外,大會還展示了20個“中國汽車軟件優秀創新案例”,涵蓋“智能駕駛”“智能座艙”“基礎軟件”“生態貢獻”四大領域,全面覆蓋汽車產業軟件技術的各個方面,從底層驅動到頂層應用、從技術創新到生態構建,全方位展現中國汽車軟件行業的蓬勃活力與卓越成就。
“智能化是汽車技術發展最主要的方向。”付炳鋒總結說,“汽車行業的參與者們要加強軟件自主研發,發揮企業自主創新的主體作用,做大做強中國汽車軟件產業,同時堅持軟件開源共建,攜手構筑一個開放、開源、共享、協同的汽車基礎軟件生態,推動產業的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