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昔日“神車品牌”,到如今真正將中國市場需求放到核心地位,大眾汽車乘用車品牌正在推進“蛻變”。
于是在2024年北京車展期間,大眾汽車乘用車品牌CEO施文韜(Thomas Schäfer),與大眾汽車乘用車品牌中國CEO孟俠(Stefan Mecha),一起對著媒體敞開話匣子,不但爆料了“大眾將推插混和普混”,同時也解釋了“與小鵬合作為何沒采用最新平臺”等敏感話題。
![大眾“走豐田的路”,加碼混動車](http://www.dfulqf.cn/uploads/image/2024/0506/09560164W0.jpg)
如果仔細比較大眾和豐田的廣義電動化路徑,不難發現相同點都是“多樣化選擇”,從油電混動/普混HEV、插電式混動PHEV到純電動BEV齊頭并進,而差異在于大眾仍然將純電動放在電動化最核心和首要的位置,而豐田則隱去了“哪條路線更重要”的表達,只表示“提供用戶需要的電動化技術”。
實際上無論是大眾重新走混動路線,甚至插混和普混并舉,還是大眾與小鵬合作、推動ID. UX金標與眾系列,“豐田化”、“混動化”的本質,是大眾提速“中國化”,重新審視中國市場需求。
而供求雙方關系的復盤,才是如今汽車產業從供給側維度提升效率的真正出路。
大眾重走混動路
倘若回顧大眾汽車集團和大眾汽車品牌的電動化之路,大體上可以按照全球掌門人的策略劃分階段。
2015年馬丁·文德恩擔任大眾集團CEO時,大眾還在推進漸進式電動化路線,將插混作為重點,后來國內看到偏老舊的GTE插混,也是當時留下來的產物,而那時德國亞琛年會討論的議題多半也是插混相關。
2015年“排放門”之后,馬提亞斯·穆倫出任CEO,確定了ALL-IN純電動的方向,并且被赫伯特·迪斯延續下來(迪斯在整體技術路線路增加了智能化)。
![大眾“走豐田的路”,加碼混動車](http://www.dfulqf.cn/uploads/image/2024/0506/0956014L51.jpg)
在現任大眾集團CEO奧博穆、大眾汽車乘用車品牌CEO施文韜、大眾汽車乘用車品牌中國CEO孟俠等人的規劃里,純電動車BEV仍然是廣義電動化戰略中的首要組成部分,更符合長期發展策略,但插電式混動PHEV和油電混動HEV又被重新提上了日程。
“去年上海車展期間,全球普遍觀點認為,插混技術并非未來主流。”施文韜解釋為何大眾的方向會變,根本原因在于市場變化,當時中國和歐美補貼都在減少,車牌政策等也對插混不利,然而2023年下半年到現在,大眾所獲得的信息又發生了轉變。
對于《汽車公社》提問“大眾對插混視為短期過渡,還是與純電長期共存”,施文韜第一段回答并未給出直接答案,而是描述市場的復雜性:“在中國,本地生態持續演進,用戶特別關注混動的續航和購車成本。因此,大眾汽車(中國)科技有限公司(VCTC)與合資企業正致力于本地化調整,以適應市場需求。”
![大眾“走豐田的路”,加碼混動車](http://www.dfulqf.cn/uploads/image/2024/0506/09560135042.jpg)
不過,隨后他提到了“過渡性策略”,但未指出是長期還是臨時。
“中國用戶對于插混技術有很大需求,而且也受相關激勵政策的影響。因此,混動版車型仍是我們產品陣容的重要一環。”孟俠在強調插混方向的同時,也重申了純電動的地位,“從全球技術發展趨勢看,純電仍是未來的核心,我們必須繼續投入,保持聚焦,堅定目標。”
關于非插電式混動HEV,孟俠回答稱,將由合資公司牽頭開發,以適應中國市場的需求,不過在地位上更為補充性(more complementary)。
我們都知道,油電混動按技術架構路線,大體上可以分為豐田THS的PS功率分流、本田銳混動的P1+P3雙電機串并聯和通用的雙行星齒輪組。大眾目前并未透露非插電混動到底選擇了哪種路線,不過考慮到由一汽-大眾、上汽大眾合資公司開發,并且是補充性地位,應該不會在大眾整個電動化體系里占據太大份額。
![大眾“走豐田的路”,加碼混動車](http://www.dfulqf.cn/uploads/image/2024/0506/0956015Z23.jpg)
“電動轉型至關重要。每個國家的市場接受速度不同,中國市場已廣泛接受這一轉型。這不僅涉及成本平衡,也需要在純電車型上加大投入。燃油車是我們的傳統優勢。”施文韜回答“油電并進和成本利潤平衡”時這樣解釋,未來大眾集團內部不同品牌將挖掘協同潛力,既要降本增效,同時又要投入在刀刃上,確保未來車型和技術順應市場需求。
電動化決心依然堅定
大眾的最新電動化戰略,可以分為兩個維度去觀察:一是整體電動化提供多元化方案,HEV、PHEV和BEV并舉;二是純電動仍然居于最重要地位。
在今年北京車展前夕,大眾安徽發布了金標“與眾”ID. UX系列,首款為ID. Unyx。作為“大眾親兒子”的大眾安徽,被大眾寄以厚望。目前無論是首批車型的藍本MEB平臺,還是面向中國市場和入門化的CMP平臺,都屬于純電專用平臺。因此,大眾對純電動的重視仍然不因為重走插混和普混路線而明顯削弱。
那么,大眾安徽的ID. UX系列,如何與一汽-大眾、上汽大眾的ID系列純電動車實現區隔?
![大眾“走豐田的路”,加碼混動車](http://www.dfulqf.cn/uploads/image/2024/0506/095602G43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