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一輛汽車的最佳使用年限是在15年左右,但是一旦達到法定年限之后,車主就會開始擔心。
如果自己的汽車在使用年限到了之后還繼續上路會不會出現安全隱患等問題。
甚至有的時候,還會因為超過了報廢年限而無法正常年檢而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導語:15年的汽車上路風險大嗎?
為什么汽車在使用上超過15年就不達標了呢,其實這和對于汽車的一個標準規定是離不開的。
在我國車管所對汽車都有一個標準,汽車在使用到了十年之后,開始逐漸提升其報廢率,而在第十五年之后,汽車的報廢率是70%以上,也就是說只有不到三成的汽車能通過檢測。
也就是說,如果一輛車摸到第15年之后還想繼續正常上路,就只剩三成的概率了。
這就可想而知為什么會有這么高的報廢率了。
但是同樣的,對于達到法定年限的車主來說,都會想著自己的愛車已經陪伴自己這么多時間了,不如再繼續用著。
實際上,也并不是說達到法定年限就會對行駛安全造成影響,如果說一輛汽車在這十幾年的使用時間中經過了合理的維護保養,還一直保持著一個良好的用車習慣,那么這輛車就不一定非要報廢。
所以說,實際上車子的使用期限并不是一個絕對值。
不僅如此,現在汽車的技術也越來越好,相比較前些年的汽車,至少在車子的技術層面上已經達到革命性發展了,這樣一來,車輛的性能也有很大的提升。
但是之所以還是把汽車的法定年限定在了15年,就是因為在老舊條件下,汽車的性能不達標。
所以,車輛的報廢標準也是有原因的。
汽車的歷史積累。
自從汽車發明以來,人們便逐漸發展出了自己的汽車文化。
在前一段時間非常火熱的汽車電影《速度與激情》中,不難發現不論是主角還是反派,幾乎都是瘋狂地追逐著自己所需的那輛車,不惜一切代價,就算是毀了一兩位都沒有在意。
可見,他們對于自己手中的鋼鐵機器甚至超過了生命。
而實際上,在我們生活中也會遇到這樣一些瘋狂熱愛自己愛車的人,為了賽車或者保養愛車甚至整天泡在修理廠。
我們會覺得無法理解,但是他們卻認為自己這是一種享受。
大部分人對于汽車都是將其當做日常代步工具來使用,他們不會像這些狂熱者那樣瘋狂地改裝。
但是他們對于愛車還是非常用心的。
隨著80后和90后的逐漸成為社會中堅力量,他們更是將這股車奴風潮推向了高潮。
可以說,在如今的社會中,擁有一輛自己的車是每個人心中一項重要目標。
但是擁有一輛車并不是終點,而是開始。
人們開始越來越依賴于自己的機動車,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擁有了一輛車也擁有了一種生活方式。
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水平逐漸提高,人們工作之余也愿意花費精力去維護自己的車輛,更希望這臺車子能夠陪伴自己的時間能夠長久,所以不少人常常有著這樣的疑問:汽車在使用過15年后就不能再開了嗎?
其實,這個消息只是一個參考建議罷了。
我們都知道,如果得到好的保養,一臺汽車能夠使用20-30年的樣子,但是如果沒有什么折騰的話,最普通的老款斯柯達福萊爾完全能夠陪伴門第50歲生日。
這主要是因為,斯柯達福萊爾所具備的一種壽命較長且維護成本較低的特色才能將這個奇跡實現。
所以說,法定年限只是一個建議并不是絕對值。
二手市場也在逐漸興起,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些老舊車型確實能為自身和環境帶來一些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