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現代 Ioniq 5 評測
Ioniq 5 經過了煥然一新的外觀和更大的電池,現在還有運動型 N Line 版本。
優點
易于駕駛
實用性極佳
數字后視鏡現可選
缺點
比競爭對手貴
N Line 不會欺騙 N 觀察者
令人沮喪的安全功能
你能相信現代 Ioniq 5已經進行了“中期”更新嗎?
這款奇特的電動跨界 SUV 似乎幾個月前才開始發售,但實際上已經是幾年前的事了。
現在,這個韓國品牌的首款專用電動汽車提供了更多功能,包括您在本次評論中看到的可選 N Line 套件(2500 澳元)。
我們將介紹這款突破性的韓國電動汽車的內部結構、駕駛體驗以及一些有趣和令人沮喪的元素,請繼續閱讀!
現代 Ioniq 5 多少錢?
逆勢而上——這就是 Ioniq 5 自 2021 年底首次推出以來所做的事情。
模型
不含上路費的價格
價格變動
2025 現代 Ioniq 5 標準版 RWD
69,800 澳元
+$2300
2025 現代 Ioniq 5 RWD 增程型 RWD
75,800 澳元
+$2300
2025 現代 Ioniq 5 Dynamiq 增程式 RWD
80,800 澳元
+$2300
2025 現代 Ioniq 5 Epiq 增程式 RWD
84,300 澳元
+$2300
2025 現代 Ioniq 5 Dynamiq 增程式 AWD
85,300 澳元
+$2300
2025 現代 Ioniq 5 Epiq 增程全輪驅動
88,800 澳元
+$2300
但就價格降低而言,這與許多其他電動汽車的趨勢背道而馳,因此這并不是什么好事。
確實,最新的 Ioniq 5 系列比它所取代的產品線貴了不少,因此它的競爭力可以說比以前更弱。
現在,在您停止閱讀并認為這些要價過高之前,請務必查看您能得到什么,因為其中包含大量新的標準內容。
現代 Ioniq 5 的內部是什么樣的?
本次評測中測試的配備 N Line 的車型的駕駛室看起來和感覺與之前有些不同,因為它擁有大量新的內飾裝飾,加上紅色裝飾,以及各處帶有 N 標志的部件。
因此,如果您對入門級 Ioniq 5 不感興趣,N Line 可能值得一試。不過,就我個人而言,我喜歡普通版 Ioniq 5 的美觀和簡潔。
對我來說,車廂的裝修有點“用力過猛”,即使讓乘客坐進這輛車的乘客座位,也無法欺騙任何人,讓他們相信你擁有一輛“真正的 N”。
即便如此,這里的車廂還是有幾處關鍵的變化,包括儀表板上的紅色裝飾亮點、整個車廂的紅色縫線,以及非常漂亮的“生態加工皮革和黑色 Alcantara 內飾”。座椅上還有 N 刺繡部分,帶有方格旗圖案 - 而且座椅真的很舒服。
在 Epiq 旗艦車型中,前排座椅具有加熱、冷卻和記憶功能,并且還配備被動進入系統,駕駛員可以通過一組衛星按鈕調整乘客座椅,讓前排或后排乘客更優雅地進入……或者只是為了阻止你的孩子踢前面的座位。
還有 N 規格的方向盤,它沒有像其他現代汽車那樣飾有四點標志(這是摩爾斯電碼中的“H”),而是在舵柄的四四方方的中心輪轂上飾有一個非摩爾斯電碼的 N 徽章。
順便說一下,這是 N Line 獨有的“半打孔”皮革包裹方向盤,配有紅色駕駛模式按鈕和換擋撥片以調節再生制動。
右側的轉向柱上是檔位選擇器,需要您將其旋轉到想要行駛的方向(向前為 D 檔,向后為 R 檔)。這似乎很直觀,但仍然讓我感到困惑。
有一對 12.3 英寸顯示屏 - 一個用于駕駛員,另一個用于中央的媒體和汽車控制。信息娛樂系統配備無線 Apple CarPlay 和 Android Auto,并為喜歡原生地圖系統的人提供衛星導航。
多媒體系統中有一系列簡單的菜單,可幫助您了解您想要知道的電動汽車信息,例如充電計時器,甚至車輛到負載 (V2L) 限制。
Ioniq 5 的聯網服務設置甚至包括一款天氣應用,鏡子附近還有一個 SOS 按鈕,如果需要,可以撥打求助電話。與類似系統一樣,如果您發生車禍,它會自動呼叫緊急服務。
現在,氣候控制系統配備了一個觸摸屏,包括風扇設置,但你確實有一排物理按鈕來控制座椅加熱、座椅冷卻和方向盤加熱。后者在左邊,而不是右邊,這是 LHD 制造的一個奇怪的小怪癖。
Ioniq 5 的存儲空間非常出色。扶手下方有一個巨大的中央儲物箱,還有控制臺儲物空間,以及無線電話充電板旁邊的大杯架(帶有“狀態”指示燈,以便您知道手機確實正在充電)。
此外,在傳動通道處還設有一個額外的儲物箱,車門上還設有瓶架。
這款車沒有配備滑動抽屜式手套箱,但至少你不需要像其他一些愚蠢的電動汽車那樣使用屏幕來打開手套箱。
車內有一個數字后視鏡,如果有臉或行李擋路,可以切換到實時攝像頭畫面。這是個很酷的技術,但對于七座車來說更有意義。
我們的測試車也配備了數字后視鏡——這是一個價值 3000 澳元的選配,在我看來,這筆錢花得很不值。我知道它們有功能,而且很有吸引力,但它們并不能讓你更容易看到車后的情況。
當駕駛座調整到我的位置時——我身高 182 厘米/6 英尺——我的膝部有足夠的空間可以滑到后面,但是腳趾空間有點緊,因為電池組安裝在車身下方。
即使裝有全景玻璃車頂,頭部空間也很好,如果需要的話,后排可以坐三個人,只要他們體型不是很大。
奇怪的是,后排座椅也有電動滑動調節——老實說,這似乎有點沒有必要。
靠窗的座位也配有加熱裝置,由于后排通風口安裝在 B 柱上,因此坐在外側的乘客也能獲得最佳的通風。
機艙后部配有扶手和良好的照明(方便夜間接送孩子),后窗上還配有可拉起的遮陽板。
這個適合家庭使用的套件的頂部配有靠窗座椅上的 ISOFIX 兒童座椅固定裝置、三個頂部系繩點、帶杯架的可翻轉扶手,以及一對可為設備充電的 USB-C 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