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智能汽車如同一股不可忽視的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沖刷著傳統汽車行業的邊界。
其中,智能駕駛技術作為這一變革浪潮中的璀璨明星,無疑吸引了無數目光與期待。
但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盡管各大車企紛紛加碼智駕技術,宣稱其智能程度已逼近甚至超越人類駕駛,實則智駕技術至今仍牢牢扎根于輔助駕駛的范疇,其背后的局限性與風險不容小覷。
今天,我們以小米與華為為鏡,通過兩位企業掌舵人——雷軍與余承東的不同態度,深入探討智能駕駛技術的當下與未來。
智駕現狀需客觀審視
提及智能駕駛,不得不提的是,隨著電動汽車市場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新能源車型披上了“智能”的外衣,搭載各式各樣的智駕系統,諸如“自動駕駛輔助”、“高階智駕城市導航”等名詞層出不窮,讓人目不暇接。
然而,在這光鮮亮麗的背后,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當前的智能駕駛技術,無論包裝得多么華麗,其核心依舊停留在L2級輔助駕駛層面。
這意味著,盡管車輛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自主完成某些駕駛任務,但駕駛者的雙手仍需緊握方向盤,隨時準備接管車輛控制權。
保守中的理性之聲
小米作為科技界的新秀,其進軍汽車領域的每一步都備受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