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關于北京市加快建設國際綠色經濟標桿城市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發布,《意見》首次明確了北京建立國際綠色經濟標桿城市的涵義、進度表和線路圖。《意見》指出,北京將從綠色技術創新、綠色產業培育、綠色宜居城市建設、綠色文化涵育、綠色合作共建共享等五個方面,通過10年努力建成國際綠色經濟標桿城市。
進度表:
10年建成國際綠色經濟標桿城市
什么是國際綠色經濟標桿城市?《意見》對其內涵和外延做出清晰闡釋。從外延方面看,綠色經濟標桿城市的底色顯然是“綠色經濟”,這是指可促成提高人類福祉和社會公平,同時顯著降低環境風險和生態稀缺的經濟?!兑庖姟贩治隽税l展綠色經濟的底層邏輯,就是遵循“能源動力—物質原料—加工轉換—生產服務—末端治理與氣候適應”全鏈條技術和產業變革的本質特征和演進趨勢,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創新驅動、產業支撐,區域協同、開放共享的基本原則,全面推進綠色經濟發展壯大。
從內涵方面看,《意見》明確了國際綠色經濟標桿城市的五種涵義,即綠色技術創新、綠色產業培育、綠色宜居城市建設、綠色文化涵育、綠色合作共建共享。這也可以看作是發展國際綠色經濟標桿城市的“線路圖”。
《意見》還為建設國際綠色經濟標桿城市明確了“進度表”,即:從現在到2027年是“提升期”,包括提升有效綠色技術發明專利數量(年均增長指標10%左右);提升綠色經濟增加值(綠色產業規模化、特色化等);提升首都花園城市和綠色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提升綠色文化影響力;提升強化綠色經濟區域協同與國際交流合作水平等。
從2027年到2035年是“建成期”,屆時綠色經濟增加值顯著提升,全面建成國際綠色經濟標桿城市。
線路圖:
五種內涵各有側重
《意見》明確了國際綠色經濟標桿城市建設的五種涵義。即綠色技術創新、綠色產業培育、綠色宜居城市建設、綠色文化涵育、綠色合作共建共享等。
“綠色技術創新”主要強調平臺建設。是指建設一批創新平臺,包括氫能、合成生物、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替代蛋白等領域科技創新平臺。
“綠色產業培育”主要強調產業建設。是指支持大興國際氫能產業園、昌平能源谷、昌平合成生物產業集聚區、房山智能應急產業園區、延慶無人機產業園、平谷區農業中關村、城市副中心綠色發展示范區等加快發展,加快開發本地碳足跡背景數據庫。
“綠色宜居城市建設”主要強調環境建設。即推動首都花園城市建設;加快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建設;推動能源系統綠色低碳智慧轉型;完善再生水輸配工程;提高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水平;加強京津冀晉蒙等區域綠電合作等。
“綠色文化涵育”強調文化建設。比如加快建立具有北京特色的大中小幼綠色低碳教育體系,支持相關平臺開設綠色主題打卡地圖等。
“綠色合作共建共享”則強調區域化和國際化。比如推動北京城市副中心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建設,加強與河北雄安新區綠色發展城市典范、中新天津生態城合作聯動。積極融入綠色“一帶一路”建設,加強與國際友好城市綠色交流合作。
著力點:
前瞻布局七個戰略性基礎性綠色產業
《意見》前瞻布局了七個戰略性基礎性綠色產業作為國際綠色經濟標桿城市建設的著力點,即大力發展先進能源產業、積極培育合成生物制造產業、加快發展替代蛋白產業、引領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優化氣候韌性和生態環保產業發展、全面促進綠色金融產業發展、加快發展新型綠色專業服務業。
在先進能源產業發展方面,《意見》強調要加快推動氫能高效制備、有序發展固態鋰電池、大力發展鈣鈦礦、疊層電池等產業、積極發展碳纖維等產業。
在積極培育合成生物制造產業方面,《意見》提出瞄準全球化石基材料替代產業發展前沿,充分發揮合成生物可持續、高效率的技術優勢,引導形成北京創新策源、京津冀產業轉化、輻射帶動全國的產業格局,建設全國合成生物發展高地。
在加快發展替代蛋白產業方面,《意見》提出堅持大農業觀、大食物觀,培育高效、優質、可持續的替代蛋白產業。
引領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方面,《意見》堅持“出行即服務”的未來交通發展理念。大力發展融合高級別自動駕駛技術的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強化“車路云網圖”軟硬件協同發展,打造“聰明的車,智慧的路、實時的云,可靠的網、精確的圖”。
在優化氣候韌性和生態環保產業發展方面,《意見》首次提出健全氣候韌性產業。圍繞風險管理、早期預警、應急防護、救援裝備等重點領域,加快發展氣象、水文地質、森林火災、海綿城市等智能監測感知裝備和安全應急機器人、生命偵測等智能應急裝備與服務產業。
在促進綠色金融產業發展方面,《意見》提出要落實金融強國建設要求,以促進綠色技術創新、支持綠色產業發展、服務綠色轉型為重點,強化優質金融服務。
在加快發展新型綠色專業服務業方面,《意見》強調做大做強“碳服務”,逐步建立具有國際公信力、影響力的產品碳標識認證制度、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加快開發本地碳足跡背景數據庫。推動高水平國際化碳專業服務機構聚集。促進ESG投融資、評級、鑒證、數據分析等多種服務業態協同發展,努力將北京建設成為ESG發展國際代表性城市。同時,“綠色服務”也包括一系列綠色生活方式的轉型。即《意見》中明確指出的鼓勵推行綠色衣著消費;有序引導綠色文旅消費;積極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有序發展閑置物品循環共享經濟;規范開展二手商品線上線下交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