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太多故事的零跑汽車,憑借銷量擠進了新造車行業的前三名。9月份,零跑汽車銷量達到3.24萬輛。訂單還在快速增加。
零跑汽車董事長兼CEO朱江明對公司的判斷是,處在“比亞迪30萬-40萬輛的節點”。2020年,比亞迪銷售41.63萬輛汽車,此后實現了每年超過100%的增幅。
朱江明的預期是否激進,尚不可知。但零跑汽車的確進行了相應的部署。首先,借助與Stellantis的資本合作,成立出海業務主體零跑國際,將產品向歐洲等地銷售。
據透露,今年內,零跑國際就將在歐洲開到350家門店,首批車型零跑T03和C10已經陸續到店,售價為1.89萬和3.64萬歐元起。
而借助Stellantis在歐洲的渠道,零跑國際將擁有成熟的“銷售、售后和金融服務能力”,“零部件擁有一天配送3次的能力”。
這顯然是其他籌備進入歐洲市場的車企,難以實現的速度。朱江明坦言,相比于車企在海外自主建設渠道和售后能力,零跑選擇了一條捷徑,“當然這個過程當中肯定就分享利益”。
11月1日開始,歐盟將在原有10%的汽車進口關稅基礎上,對中國產電動汽車加征7.8%到35.3%不等關稅。地緣摩擦之下,出海門檻陡增,零跑的“捷徑”似乎將拉開速度差距。
此后,零跑出海的目標是實現本地生產,“因為現在歐盟的關稅很高,運費也很貴,幾個疊加的話,其實給做整個出海是形成了很大的困難。所以我們一定要去尋求如何是去做本地化落地的。”
加速出海之外,零跑的戰略主戰場仍然是國內,朱江明對國內市場的激烈競爭有明確感知,他說,國內市場的競爭規則是不進則退,“你要不斷革自己的命。你的明年的產品要比今年更優秀,不然的話你就被淘汰了。”
為此,零跑汽車正在通過不同價位段的產品型譜覆蓋更多市場區間。
目前,在15萬到20萬元價位區間,零跑的C系列已經獲得了單月超3萬輛的成績。而在10月14日的巴黎車展上,零跑定位在10萬元-15萬元的B系列也正式亮相。
零跑汽車B10亮相巴黎車展,圖源:作者拍攝
首款車B10基于LEAP 3.5架構打造,成本控制更趨于嚴格,或將在10萬出頭的價位上,搭載激光雷達。
“10萬-15萬元這樣的一個價格段,是在國內就是競爭最激烈,份額最大這樣的一個市場。我們也希望在這個市場分一杯羹。”朱江明說。以該價位段的明星車型比亞迪秦和宋為例,兩款車單月銷量可以達到8萬輛量級。
此外,36氪獲悉,零跑還有定位超20萬元的D系列產品,預計在2026年推出。
過往,零跑汽車的故事不算復雜,用全棧自研能力,支撐了成本控制,例如通過電池的標品化采購,將電芯價格先控制到3毛錢每瓦時左右,從而可以把更高電量的汽車產品賣到更低價格。這是典型的工業能力配合產品定位的打法。
而進入每月3萬輛的增長通道后,零跑需要的能力顯然更為多元。朱江明坦言,現在的挑戰是,所有的東西都要同步的擴張,比如說你的渠道網絡,工廠產能以及管理能力。
他同時也認為,“現階段的零跑有點像比亞迪三四十萬臺以后的趨勢,在快速成長”。
以下是36氪等媒體與零跑汽車董事長兼CEO朱江明、零跑汽車副總裁曹力對話,經編輯:
問:唐唯實(Stellantis集團CEO)馬上就要退休了,他的退休會對咱們跟Stellantis之間的合作,戰略有什么影響?
朱江明:首先,我覺得對于整個Stellantis集團來說,就是它的決策是大家一起決策,從我們這個過程里面看。所以也不存在因為是誰的原因會有什么大的影響。
第二個,我覺得是零跑和Stellantis的合作,無論是他投資零跑的價值,他覺得零跑的表現來說,還是說我們的零跑國際合資公司,它的進展和目前取得的成績來說,都是超大家的預期的,所以我相信是我們跟Stellantis的合作應該是越來越好。
問:在歐洲,功能安全是立法法規的一個要求,在中國和美國都不是,只是建議,零跑能夠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從宣布和Stellantis合作到直接把產品從中國帶到這邊來,甚至還有Stellantis的生產,有沒有跟功能安全相關的額外開發?
曹力:其實大家了解零跑的都知道,零跑是在電子和控制這一塊其實是完全自研的,所以我們會比較早的關注將來的法規這些發展的趨勢和方向,所以說在我們自己自研的技術路譜里面,我們就把規劃進去了。
在滿足歐洲的標準的這些要求的同時,功能安全這一塊,是按照我們的規劃分步驟來實施的。我們T03已經是具備功能安全,已經通過歐盟認證,
問:現在零跑(借助Stellantis)在國際市場拓展很快,但是其實國內車企在歐洲還有另一條路,就是自主去做品牌,自主做渠道。長遠來看,您覺得這兩條路會有一個此消彼長的狀態,還是說大家可以并行下去?
朱江明:從現在看,我們跟Stellantis合作是一種最快的方式,相對來說,投入最小。因為你要去建你的服務體系,零部件的配送體系,經銷商體系,還有未來作為融資的金融體系、保險體系,這些你會走很多彎路,現在是一條捷徑。當然這個過程當中肯定就分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