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北京車展] 在久違的北京車展上,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無疑成為本屆車展的最大亮點。不過自主品牌從技術、價格、流量等全方位開啟又一輪內卷,身處其中的合資品牌的故事還能怎么講?
在接受懂車帝專訪中,廣汽本田汽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袁小華圍繞著當下的汽車市場,給出了關于市場、流量與價格戰的回答。
廣汽本田汽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袁小華
事實上,放眼本屆車展,積極求變仍然是大部分合資品牌的關鍵詞,全新的電動車型,甚至是專為中國市場推出的車型,一切都在指向面對著來勢洶洶的自主車企,合資不僅在輿論場上受到很大的挑戰,從市場銷量上也面臨著不小的壓力。
本次展臺上,廣汽本田的重中之重也是電動化。袁小華表示,在規劃上,到2027年廣汽本田會有六款全新純電車推出,2035年將實現純電動車銷售占比100%。不過他表示,在車型不斷更新迭代的同時,廣汽本田也非常注重常規傳統燃油車今后發展該怎么走。
從銷量來看,作為曾經日系的主力,2023年12月開始,廣汽本田的銷量卻連續下滑。今年3月,廣汽集團3月銷售新車同比下降22.62%,其中廣汽本田同比下降24.99%。
在燃油車下滑和國產新能源崛起的雙重挑戰中,價格是繞不開的關鍵。畢竟在新能源時代的大背景下,“電比油低”的口號不絕于耳。
乘聯會的數據顯示,4月1日至14日,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51.6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長32%,達到26萬輛,全國新能源汽車零售滲透率達50.39%。而這一時刻,的確遠超出很多企業對行業的預期。
袁小華坦言,新能源本身就進入了一個內卷白熱化的階段,為了生存下去必須要進入價格戰。新能源的價格下調,對于燃油或者傳統汽車制造業來講壓力非常大。
“現在市場上消費者最流行的一個詞語就是,今天10萬買了車,明天可能就7萬了,消費者把這個叫背刺”。不過他也強調,無休止的降價不僅會損害消費者的利益,也會從品質、服務等方面給車企帶來影響。
不可否認的是,目前行業在一邊打價格戰的同時,還深陷虧損的困境。比如小米SU7在熱銷的同時,雷軍也直言,今天純電轎車(市場)從來沒有聽說有任何一家(企業)是掙錢的,基本上離譜的一輛車會虧十幾萬。
在袁小華看來,不掙錢的企業年年虧損的企業,是非常難或者不太可能持續存在的。“在中國汽車市場發展歷史長河里面我們可以看到多少汽車頭部企業剛剛起步的時候,在他的領域或者他的新能源范圍內是數一數二的,但是走到現在它已經消失在歷史的長河里面,這點充分證明企業要有利潤這是大前提。”
此外,袁小華也談到廣本對于渠道的一些思考,并且很直接地表示廣汽本田會堅持4S店渠道,對于之前的一些直營門店渠道策略是有保留態度的。“就像2017年關于渠道的爭論一樣,互聯網是有記憶的,有多少大咖講過,4S店不需要存在,很快會消亡。新造車品牌不會按照這個模式推進。但是到今天回頭看,當時講這個話的人,或者品牌,可能現有的渠道數量比廣汽本田還多。”
他給出一組數據,2017年總體中國汽車產銷量在2400萬輛,新能源占比2.7%,當時4S店的數量是22000家;到了2023年,汽車乘用車銷量是2197萬,新能源占比達到31.6%,特約店是33000家,整體乘用車數量在收縮,新能源在總體銷量收縮的前提下占比更高了,但特約店數量在增加,“這說明當時廣汽本田的堅持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