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收手吧,外面全是理想吉利。”
網友這句話在小米汽車發布之前,本還是嘲笑的語氣,沒想到小米汽車發布后,如今聽來倒更像是對理想、吉利的敲打。
小米汽車以一己之力,在車圈里重新定義了價格,也重新洗牌了車圈。
但要論性價比,曾經縣城就有一個性價比之王,論力度、論聲量都不輸小米。它就是寶駿。
然而這些年,它的頹勢卻肉眼可見,從年銷百萬跌到年銷五萬,相當令人唏噓。
前不久,上汽通用五菱品牌事業部副總經理周钘化名“周金開”,對于2024年寶駿品牌的規劃進行了產品、市場、渠道的梳理,希望能回歸主流市場。
作為曾經縣城的性價比神車,寶駿還能翻身嗎?
01.
銷量五連跌的寶駿,背后盡是無奈
曾經的寶駿,有多受寵?
在縣城,寶駿可以說是橫著走的存在,更是無數縣城人的白月光,當時誰要是開一輛,保準成為旁人羨慕的對象。
作為上汽通用五菱在2010年創建的自主汽車品牌,寶駿從誕生下來就拿到了爽文男主劇本:
2015年,寶駿實現50萬輛的亮眼成績,2017年更是寶駿的高光時刻,累計銷量超100萬輛,達到1009567輛,成為最快突破年銷量百萬輛的品牌。
年銷百萬的成績,跟中國汽車爆發式增長的紅利分不開。
2010年-2018年間,也是中國老百姓掀起買車熱的時候,當時汽車還遠沒有太卷,寶駿快速反應,抓住了市場風口,主打一個性價比賣點,又是大廠出品,品質有保證,于是,寶駿730、寶駿560、寶駿530、寶駿510等產品迅速走紅,在中低端市場稱霸。
當時,寶駿給人只有一個感覺:便宜、大!
有人買第一輛,很多人也開始跟風買車,看到隔壁鄰居買了自己也想買,寶駿也一躍成為縣城人的心頭好。
然而令人唏噓的是,這股潮流,并沒能維持太久。
2018年對于寶駿來說是個轉折點,從這一年開始,寶駿的年銷量開始“五連跌”。2023年全年寶駿汽車銷量僅為5.1萬臺,有人給出犀利評價:一夜打回原形,又回到了品牌成立最初的樣子。
殊不知,寶駿曾經快速賣爆的優勢,卻也成了后面賣不動的劣勢。
一方面,市場上汽車越來越多,老百姓見過了太多的車型,外形普通的車型在市場上不再“受寵”,配置必須越來越高、外形也要向豪車看齊,這樣才可能得到關注。
另一方面,隨著各種新勢力對創新、技術的重視,寶駿一貫的性價比賣點,雖然能以價換量,也讓寶駿品牌成為“廉價”的代名詞,甚至被人嘲low。
種種因素下,寶駿的存在感也在慢慢變弱。
02.
焦慮的寶駿,2次“轉型”卻沒成功
在骨感的現實面前,寶駿也并非沒有焦慮。
想要自救的寶駿,也開始了一系列操作,卻并沒有把自己拉出窘境。
首先是進軍新能源,傳統車型賣不動了,寶駿盯上了新能源市場,畢竟五菱宏光MINIEV的火熱,似乎也顯示出低端純電代步市場大有前景,于是,它推出了寶駿E100、寶駿E200、寶駿E300等試水產品,試圖在新能源市場分一杯羹。
然而寶駿低估了對手的強大,做新能源的同行,有一個算一個都是卷王,卷完價格卷營銷,個個都不容小覷,在激烈的競爭面前,寶駿的車型并未真正熱銷,很難打開主流大眾市場,也沒有一個特別能打的爆款。
其次,寶駿認識到低端市場越來越卷,也想往高端嘗試。這些年,推出了一些高端車型,想要改變品牌形象。
在2019年推出了新寶駿,讓產品和品牌走上升路線,并推出全新產品新寶駿RS-5、新寶駿RS-3等車型。
其實往高打的動機是對的,但寶駿卻忽略了一個關鍵:品牌高端化,最先讓消費者感知的不應該是價格,而是品質。
在沒有明顯技術革新的情況下,換殼換標再加上提高價格的操作,只會讓用戶覺得是品牌溢價,甚至是智商稅。
總之,種種嘗試下來,各種“新寶駿們”都沒真正產生什么水花,更難讓寶駿重回昔日的巔峰。
03.
車企降價潮,找到第二曲線才是緊要!
對于寶駿的現狀,上汽通用五菱品牌事業部副總經理周钘也在不斷反思。
曾在社交平臺透露,計劃在2024年推出六款全新車型,涵蓋了純電動車型,還包括插電式混合動力SUV以及B級轎車,以滿足更廣泛的消費者需求,同時在銷售渠道上篩選出專營店,有助于快速下沉市場,實現銷量的增長。
其實,寶駿作為國民車型,無論是名氣,還是背景,都已經勝過了不少同行,而寶駿遇到的問題,其實也是很多老牌車企在發展過程中都會經歷的階段。
這些挫折連新勢力都會遇到過。3月21日,理想汽車創始人、董事長、CEO李想發布全員內部信,其中提到,理想MEGA出現節奏問題,錯誤地把理想MEGA的從0到1階段(商業驗證期)當成了從1到10階段(高速發展期)進行經營。
另外,理想汽車從上至下過于關注銷量和競爭,讓欲望超越了價值。李想表示,要按照從0到1的節奏去經營,聚焦核心的用戶群體,聚焦高端純電消費能力強的城市。
其實,這也是寶駿的問題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