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一組數據。今年8月份,寶馬汽車賣出34846輛,排名第15名。奧迪汽車賣出47900輛,排名第12名。理想汽車賣出48122輛,排名第11名。
看到了沒有,三大一線豪車中有兩個都不是理想汽車的對手。而理想汽車不過是三大造車新勢力之一,其主打的產品就是增程式車型。
也就是說,現在的增程式車型熱度很高,大家也愿意買。你看造車新勢力中的蔚來和小鵬,因為不是增程式,所以他們銷量就不行,到現在還一直吵吵著賠本。
可問題來了,既然增程式車型能夠迅速讓車企盈利,那為什么像寶馬,奧迪這樣的傳統一線豪車品牌,就是不愿意制作增程式車型,或許這里面真有他們的自身考量。
咱先講明白了,增程式車型本質上就是一輛純電動車,不過背了個發動機,缺電時候就用發動機給電池供電,所以有些人就說增程式是脫褲子放屁。
由于車輛中存在了兩套系統,因此肯定會嚴重影響車內空間。所以純電動汽車有前置箱,可是增程式汽車明明本質上也是純電動車,但前面就是沒有前備箱。
對于像寶馬,奧迪這樣的頂尖車企來說,增程式車型不是搞不出來,而是因為他們實在瞧不起這個增程技術。他們認為增程技術不是未來。真要是想搞好的話,還是應該往純電動車那邊下手。
對頂尖車企來說,他們要做的就是把能耗表現做到最強,讓大家伙能看到他的實力。可是增程式汽車往往都是能耗表現非常差的,裝個40度的電池連300km都跑不了,你說這樣的能耗表現又有什么意義。
你說它是純電車吧,它的起步續航里程也就是200km。你要是不舍得用油,你還要天天跑到充電樁那里去充電,因此不少買增程式汽車的人都覺得很煩躁。
雖然有個發動機,可發動機卻不直接提供行駛的動力,只是用來充電的一個發電機罷了,動力還是由電機提供的。可是電機又往往比較小,又沒辦法給車輛帶來更強的動力。
這就導致增程式汽車的定位很尷尬。如果是光賣在國內還沒什么太大問題,畢竟咱們國家有政策,正在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車。可是如果賣到國外,恐怕就沒幾個人愿意下單購買。
理想汽車對此看的是很明白的,所以他們就搞出了理想mega,再接下來他們還想要搞純電SUV,就是因為現在增程式汽車已經做到頭了,他知道純電汽車才是真正的未來。尤其是將來固態電池或者半固態電池一旦量產上市,動輒1000km的續航里程就擺在這里,請問,大家還要增程式汽車干什么。
說白了,這就是一個過渡級別的產品。它和混動汽車也不一樣,人家混動汽車好歹是兩套動力系統一起努力,車輛的“勁”擺在這里。可增程式汽車真的是什么都沒有,就是純粹為了解決續航里程不足,而無奈做出的替代品罷了。因此一線車企是絕對不會用如此過時技術的,那太丟人了。
至于說蔚來和小鵬這另外兩家造車新勢力不制作增程式汽車的原因,因為他們早就選擇了另外兩種不同的道路。蔚來將賭注放在換電系統上,而小鵬則更加傾向于智能駕駛以及飛行汽車,走的路線根本就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