懿探究竟:阿維塔、深藍難扛大旗,長安增收不增利
長安汽車的“增收不增利”困境:中國車企“內卷”求生錄
“金九銀十”的到來,本該是中國車市最熱鬧的時候,但長安汽車發布的2024年半年度報告,卻給這股熱潮潑了一盆冷水。
營收同比增長17.15%的喜悅,被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63%的陰霾所籠罩。更令人擔憂的是,這并非長安汽車一家的困境,在“增收不增利”的陰影下,中國車企正經歷著一場前所未有的“內卷”求生戰。
長安汽車的困境,折射出中國車企面臨的幾大挑戰:
新能源轉型陣痛:
盡管長安汽車在新能源領域早有布局,但深藍、阿維塔等品牌的表現卻遠不及預期。傳統燃油車市場萎縮,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激烈,轉型陣痛期內,長安汽車的盈利能力受到嚴重擠壓。
價格戰白熱化:
在特斯拉降價的“鯰魚效應”下,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掀起了一輪又一輪的價格戰。為了搶占市場份額,車企不得不犧牲利潤空間,甚至陷入“賠本賺吆喝”的怪圈。
自主品牌向上突圍艱難:
盡管中國品牌汽車的市場份額不斷提升,但在高端市場,合資品牌依然占據主導地位。自主品牌向上突圍之路漫長而艱難,需要在技術、品牌、服務等方面持續發力。
面對這些挑戰,中國車企該如何突圍?
一、 加速新能源技術迭代,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4年1-7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459.1萬輛和452.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0%和41.7%。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高速增長,吸引了眾多玩家入局,競爭日益激烈。
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技術創新是車企生存和發展的關鍵。
長安汽車需要加大在新能源核心技術領域的研發投入,例如電池技術、電機技術、智能駕駛技術等,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擺脫價格戰的泥潭。
案例:
比亞迪憑借其在電池技術領域的領先優勢,在2023年超越特斯拉,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這表明,掌握核心技術,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