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AI興勃之際,數字基礎設施的匹配能力顯得愈發重要。尤其是在大模型拉動算力規模化部署的當下,存力基礎設施如何在數據巨量增長的基礎上,滿足企業對于高密度、大容量、高可靠、高性能、智能化的存儲需求,受到市場關注。
而此輪技術演進,也隨著中國企業存儲需求的爆發式增長,呈現出新的市場態勢。IDC最新公布的《中國企業級外部存儲市場跟蹤報告,2024Q1》顯示,2024年第一季度,中國存儲市場銷售額保持增長,銷售額11.2億美元,同比增長5.7%,出貨量39512套。
“對于企業來說,關鍵是通過AI技術是否能提升效率、提高自動化率和客戶體驗,這是企業的本質需求。”日前,聯想凌拓新任首席執行官楊旭在接受《中國經營報》及其他媒體采訪時指出,AI時代,企業的核心需求仍未更改,無論是傳統的集中式存儲,還是分布式存儲,技術創新仍是為這一目標而努力。
此外,由于企業對于數據的隱私性需求提升,楊旭表示,企業對于數據的關注點還包括安全性。“因此,在未來演進過程中,如何將AI最新發展技術與安全、企業內部運作結合起來,將是聯想凌拓致力實現的目標。”他表示。
AI創新需與場景結合
AI的大勢所趨,已經反映在企業的傳統IT預算減少,并向與AI相關的投資轉移。埃森哲的調研數據顯示,目前全球近75%的企業已將AI整合至自身業務戰略當中,并重新制訂了云計劃,力求成功應用AI。而在中國,2024年約有三分之二的受訪企業表示,用于AI開發的技術預算超過30%。
“在這一趨勢下,企業必須進行AI投入,因為如果不做,五到十年后可能會被淘汰,風險非常大。”楊旭表示,所有企業都已經意識到,不追逐AI就會落后,而這也反映在其執掌聯想凌拓后的戰略中。
作為就在大型跨國公司就職的管理者,職業訓練讓楊旭深知貼近客戶市場的重要性。“我一直強調必須與客戶場景結合。越是競爭激烈,越需要貼近客戶場景,提供更好的客戶體驗。”楊旭表示,在融入AI大潮前,聯想凌拓需要更好地與客戶需求和場景相結合。
據其介紹,目前聯想凌拓內部架構中,包括前端客戶經理和行業解決方案工程師,都會細致地了解行業前沿的客戶應用場景。以企業數據中心為例,聯想凌拓會與客戶共同探討如何將技術產品能力與用戶應用場景相結合。
在具體落地上,聯想凌拓產品管理與營銷高級總監林佑聲則表示,聯想凌拓重要的工作是基礎架構創新。“AI的發展始終離不開基礎架構的支持。算力的創新需要匹配更好的存儲能力和相關的配套設施,才能將新的應用場景推向前沿,實現更多的創新。”林佑聲指出。
國際與本土優勢結合
AI時代,技術更迭速度已不同于往日,靈活應變正成為企業重要的生存之道。
楊旭表示,作為聯想與NetApp的合資公司,聯想凌拓可以通過高效的協調機制,通過兩家母體企業遍及全球的市場,為客戶提供統一標準的服務。尤其是在目前許多中國企業出海的背景下,聯想凌拓的優勢會被放大。
“結合了全球先進的技術和本土應用場景,甚至與本土自研技術結合,公司從NAS(網絡附屬存儲)產品到SAN(一種集中式管理的高速存儲網絡)產品以及分布式產品等,都有本土化的策略。”楊旭表示,這使得聯想凌拓能與國內大型企業進行更好的場景結合,支持其國際化運作。
楊旭指出,母公司聯想和NetApp都在技術革新上不斷推出新技術。如以NAS產品為例,其已經發展到整合存儲、統一存儲,不僅有NAS功能,也有SAN功能,還有獨立的SAN產品,更新速度越來越快,這也讓聯想凌拓擁有更多元的優勢。
同時,在云時代和AI時代,如何更好地結合數據分布和移動,兩家公司也有非常深厚的技術積淀。“例如,代表存力的ONTAP(統一存儲操作系統)能在不同平臺上廣泛部署,這本身就是一個巨大優勢。”楊旭表示,這使聯想凌拓在技術上具備獨特優勢,從而保持更強競爭力。
“當我們將全球的先進技術與本土技術,特別是本土應用環境相結合,就可以看到有非常多的發展空間。”楊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