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與汽車行業掀起軒然大波的特斯拉裁員事件,背后隱藏著諸多不為人知的細節。隨著被裁員工陸續曝光內部郵件等信息,馬斯克的 AI 機器人取代計劃逐漸浮出水面,而這一計劃的提前實施,或許正是此次大規模裁員的重要導火索。
裁員風暴來得又快又猛
4 月 15 日,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克向全體員工發送內部郵件,直言公司將裁減超過 10% 的全球員工。這一消息如同一顆重磅炸彈,瞬間在全球范圍內引發熱議。根據特斯拉龐大的全球員工數量估算,此次將有超 1.4 萬人受到影響。從郵件內容來看,馬斯克將裁員原因歸結于特斯拉過往的 “快速增長”,稱這導致了 “某些領域的角色和工作職能的重復”。他強調,為了公司能順利進入下一個增長階段,必須審視各個方面,削減成本并提高生產率。
然而,裁員的速度和規模還是讓眾多員工猝不及防。一位被裁的中國區女員工回憶,15 日看到馬斯克發送的內部郵件時,她還在正常工作。僅僅一天后,即 16 日,她就被叫進辦公室,桌上已放好離職協議,整個離職手續辦理過程僅用了 5 分鐘左右。不僅在中國,全球范圍內的裁員行動都在迅速推進,許多員工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失去了工作。
被裁員工揭開背后隱情
隨著越來越多被裁員工發聲,裁員背后似乎有著更為復雜的原因。據了解,特斯拉此次裁員范圍廣泛,涵蓋多個部門,中國區的銷售部門更是成為 “重災區”。一些被裁員工透露,在裁員消息傳出前,公司內部并未有明顯的預兆,員工們照常忙碌于工作。
一位被裁的中國門店銷售顧女士稱,自己于 2024 年 1 月 28 日才入職揚州的特斯拉門店。4 月 15 日下午,她還在打電話邀約新客戶和回訪老客戶時,收到了馬斯克的裁員郵件。僅僅一個小時后,店長就將她叫進會議室,以業績不符合規定為由通知她被裁員,并要求她立刻簽署離職申請,填寫 “個人原因” 離職。直到 16 日下午,顧女士得知其他被裁員工都能獲得 “N+3” 的賠償,而自己卻因入職未滿 3 個月被拒絕賠償,與她情況相同的還有江西門店的 6 名員工。顧女士表示,若無法得到妥善處理,她將選擇勞動仲裁。
除了賠償問題,員工們還從內部郵件中發現了一些端倪。北京時間 4 月 18 日早上,馬斯克又給員工發郵件稱,注意到有一些被裁員的員工賠償費被錯誤地壓低,對此感到很抱歉,并表示會馬上優化。這一郵件內容側面反映出,此次裁員行動在執行過程中可能存在諸多倉促和不合理之處。
AI 機器人取代計劃提前?
特斯拉一直以來都在積極布局人工智能和機器人領域。馬斯克此前就曾多次提及對人工智能的重視,并致力于開發先進的自動駕駛技術以及人形機器人 Optimus。有分析人士認為,此次大規模裁員或許與馬斯克加速推進 AI 機器人取代人類員工的計劃有關。
從技術發展來看,特斯拉在 AI 領域已經取得了顯著進展。例如,其正在研發的 Grok 3 AI 系統,被馬斯克寄予厚望,稱其將是地球上最聰明的 AI。該系統一旦應用于特斯拉的生產、銷售和服務等環節,有望大幅提高效率。在生產環節,通過 AI 技術控制的機器人可以更加精準地完成汽車組裝等工作,減少人為失誤;在銷售環節,智能客服機器人或許能夠承擔部分客戶咨詢工作,降低人力成本。而特斯拉此前推出的人形機器人 Optimus,若進一步完善并投入使用,也可能在一些重復性勞動崗位上取代人類員工。
此外,特斯拉在今年一季度的交付量表現不佳,全球交付量比去年同期下降近 9%,為近 4 年來首次季度同比交付量下滑。在這樣的業績壓力下,馬斯克或許希望通過加速 AI 機器人取代計劃,實現 “降本增效”,以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特斯拉在全球市場份額的下滑也是不爭的事實,在中國市場,其占有率從 2021 年的 16% 降至 2023 年 12 月的 6.7% 左右;在美國市場,份額也從 2022 年的 62% 下降至去年的 55%。面對市場份額的流失,馬斯克急需尋找新的突破口,而 AI 機器人取代計劃或許就是他眼中的關鍵一招。
特斯拉此次裁員事件背后,馬斯克的 AI 機器人取代計劃或許正在悄然加速。這一計劃不僅將對特斯拉的未來發展產生深遠影響,也可能引發整個科技和汽車行業對于人工智能與人類就業關系的重新思考。被裁員工的遭遇也提醒著企業,在追求技術進步和效率提升的同時,也應妥善處理好員工權益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