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開年樓市現結構性回暖 核心城市與縣城分化加劇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1月全國70城房價呈現"核心回暖、邊緣承壓"的顯著分化格局。在政策組合拳持續發力下,南京、成都等強二線城市領跑新房市場,上海豪宅更創下連續32個月上漲紀錄,而北海、丹東等三線城市跌幅持續擴大。這場始于核心城市的復蘇浪潮,正深刻重構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價值版圖。
? 數據透視:結構性回暖背后的三大特征
1)城市能級分化加劇:一線城市新房環比漲幅0.1%,二線實現2023年6月以來首次轉正,三線跌幅維持0.2%。南京、成都以0.7%漲幅領跑,而北海等三線城市跌幅達0.6%。
2)豪宅市場成關鍵變量:上海新房價格連續32個月上漲,1月再漲0.6%。陸家嘴某千萬級項目開盤即罄,驗證高凈值人群對核心資產的價值共識。深圳灣某頂豪項目單月成交破百套,顯示避險資金加速流入優質不動產。
3)二手房"以價換量"持續:雖然上海、深圳二手房環比上漲0.4%,但70城中仍有60城下跌。揚州跌幅達1.2%,反映非核心資產仍在價值重估通道。
? 案例解碼:成都的逆勢密碼
作為連續6個月領漲的城市,成都樓市呈現"量價螺旋上升"特征。天府新區某改善盤,借助"以舊換新"政策,實現單月去化率85%。貝殼研究院數據顯示,成都1月二手房帶看量同比激增40%,"學區房+地鐵房"組合溢價率達15%。這種"政策精準滴灌+需求有效釋放"的模式,為二線城市復蘇提供樣本。
? 縣城樓市三大趨勢預判
1)人口流失型縣城承壓加劇:以東北某縣城為例,2024年常住人口減少3.2%,二手房掛牌周期延長至18個月,房價較峰值回落35%。
2)都市圈衛星城現結構性機會:如杭州都市圈的德清縣,受城際鐵路開通刺激,1月新房成交量環比增長22%,價格企穩在1.2萬元/㎡。
3)政策托底效應顯現:住建部"一縣一策"工具箱逐步落地,云南某邊境縣城通過發放購房補貼,實現庫存去化周期縮短至12個月。
? 專家洞見
麟評研究院關榮雪指出:"當前復蘇本質是核心城市優質資產的估值修復,非核心區域仍需經歷供給側出清。"其團隊模型預測,2025年TOP30城市將吸納70%的住房信貸資源,而200個縣城可能面臨土地流拍常態化。
58安居客張波警示:"三線城市1.9億㎡庫存需38個月消化,部分城市房價或再跌10%-15%。但具備特色產業支撐的縣城,如義烏、昆山,仍存在價值重估空間。"
這場始于核心城市的復蘇,正演變為中國房地產"價值再發現"運動。當北上深豪宅成為資金避風港,當成都、杭州上演"新一線崛起",更多縣城則面臨殘酷的價值重估。樓市分化不僅是空間維度的撕裂,更是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鏡像投射。如何在防范系統性風險與推進市場化出清間取得平衡,將成為2025年房地產政策的最大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