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初,阿里巴巴的市值迎來暴漲,股價飆升,市場再次看到了這家中國科技巨頭的強大復蘇力。拼多多和阿里巴巴兩家電商巨頭的發展路線截然不同,誰能真正駕馭未來的電商時代?
馬云的AI預言:一場電商革命的前奏
2023年11月,當拼多多的市值一度超越阿里時,外界的輿論陷入了激烈的討論:曾經的電商霸主阿里巴巴是否將被新興的拼多多趕超?然而,不到兩年時間,阿里憑借一場全面的AI技術革命,不僅重奪了市場主動權,還將自己從一個單純的電商巨頭轉型為全球領先的AI基礎設施供應商。
馬云,阿里巴巴的創始人,曾在多個場合預言:“AI將改變一切。”他的預言如今正變得愈加清晰。阿里巴巴推出的“通義千問”大語言模型,不僅在全球AI開源社區中脫穎而出,甚至在數學和編程能力上超越了當前領先的國際競品——GPT-4。更重要的是,阿里把AI應用于各個業務場景,直接推動了業務效率的提升。比如,菜鳥的智能物流讓分揀效率提高了40%,銀泰百貨的“AI逛街助手”也獲得了消費者的青睞。
這一切并非只是技術上的突破,背后是阿里巴巴全面轉型的戰略布局。2025年2月,阿里港股股價創下三年新高,市值單日飆升14%,年初累計漲幅超68%。這一波股價上漲背后,正是阿里深度整合AI技術,成功吸引了全球資本的目光。
拼多多:低價策略還能走多久?
相比之下,拼多多雖然憑借低價策略和Temu的海外擴張一度威脅到阿里的地位,但它的“砍一刀”策略卻陷入了瓶頸。根據2023年三季度的數據,拼多多的營收同比增長了近94%,但超過一半的增長依賴于Temu的海外市場。這種“以虧損換市場”的模式,雖然在短期內能帶來快速增長,卻難以維持長久。
Temu的擴張需要巨額資金投入,用于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用戶補貼、合規成本等,而全球消費市場疲軟也給這一策略的可持續性帶來了巨大的不確定性。與此相比,阿里早已將技術創新深度融入到各項核心業務當中,AI應用遍布供應鏈、云計算乃至手機操作系統。阿里將技術與電商業務場景深度融合,這讓其競爭優勢逐漸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