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規劃謀劃之年。新年伊始,全國31個省份密集召開地方兩會,對全年經濟工作和社會發展作出全面部署;春節假期剛過,各省市又以“新春第一會”的形式,吹響經濟發展的“集結號”。
地方兩會和“新春第一會”對全年工作具有“風向標”意義。從會議內容可以看出,房地產仍然是各地經濟工作的重點,實現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也成為各地經濟工作的重要目標。
謀定而后動,行穩而致遠。各地在謀篇布局的同時,也在以實際行動積極落實“9·26”政治局會議和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在供需兩端持續發力,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在政策推動下,各地房地產市場出現積極變化,市場成交開始活躍,一二線城市率先實現回暖。
早謀劃,政策聚焦“止跌回穩”
從地方兩會報告和各地“新春第一會”可以看出,房地產是地方政府重點“關照”的對象,“止跌回穩”“房地產新模式”“城市更新”“好房子”成為重要關鍵詞,其中“止跌回穩”成為地方經濟工作的核心目標之一。
從去年以來的政策實施情況看,需求端政策(如降首付、降利率、解除限購、稅收優惠等)基本做到了應出盡出,短期內起到了一定效果。而供給端政策(包括存量土地和存量商品房收儲、控制新增用地、保障房、“好房子”建設等)成為2025年房地產政策的關鍵。這一點在各地兩會報告中得到充分體現。
例如重慶提出實施推動房地產高質量發展八大提升行動,構建“人房地錢”要素聯動機制,加強“兩久”項目處置,盤活利用存量用地和商辦用房,加大收購存量商品房力度,培育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廣東提出合理控制新增房地產用地供應,盤活存量用地和商辦用房,推進處置存量商品房工作,健全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北京提出完善“保障+市場”住房供應體系,優先向軌道交通站點周邊和就業密集地區供應住宅用地。河南提出用好地方政府專項債支持盤活閑置存量土地、新增土地儲備以及收購存量商品房等政策,新增保障性住房5.7萬套。推動城市閑置房產向旅居長租功能房轉變。推動“白名單”項目擴圍增效。山東提出有效統籌去庫存與優供給,出臺購房補貼獎勵政策,盤活存量閑置土地,加快優質地塊規劃出讓。
城市更新是房地產新模式的重要一環。在各地兩會報告中,多個省份將城市更新、城市基礎設施作為發展重點,并提出了具體目標。例如上海提出加快推進“兩舊一村”改造,完成31萬平方米小梁薄板房屋等不成套舊住房改造,啟動25個城中村改造項目。山東提出探索可持續模式,推進片區更新120個,開工老舊小區改造13.7萬戶。福建提出打造城市片區更新、社區更新2類15個省級樣板,開工籌集城中村改造項目5000套,改造老舊小區4.5萬戶。
四川提出開展城市更新和安全韌性提升行動,改造老舊小區4000個以上、城市危舊房3萬套、城中村10萬戶,更新改造燃氣、供排水等老化管道6000公里以上。湖北提出加快1600個城市更新、600個醫教康育服務項目建設,年度投資8000億元以上。湖南提出加力實施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改造城市危舊房5000套。寧夏提出年內完成6000套改造計劃,力爭3年內全部啟動五市市轄區城中村1.2萬套改造任務,改造老舊小區1.5萬戶(套)。內蒙古提出著力推動市政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智能化升級,改造老舊小區1291個、各類管網1500公里。貴州提出加力實施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啟動城中村改造3萬戶、城市危舊房改造8600套。
“好房子”也是房地產新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地方兩會報告中,十余個省份明確將“好房子”建設作為工作重點。北京提出加大新開發居住區配套設施補短板力度,建設適應群眾高品質生活的“好房子”。廣東提出引導企業提高住房建設標準、優化物業服務,建設更多好房子、好小區、好社區、好城區。浙江、江蘇提出穩妥推進現房銷售試點和“好房子”建設試點。天津提出編制住房發展規劃,建設適應群眾高品質生活的“好房子”。四川提出適應人民群眾高品質居住需求,完善并提升住房建設標準,推進“好房子”建設。吉林提出大力推動10個以上“好房子”示范項目建設。

快行動,力促樓市“開門紅”
在地方兩會謀篇布局的同時,各地提早行動,一方面積極出臺政策措施,另一方面為市場回暖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和輿論氛圍,力促實現房地產市場“開門紅”。
新年伊始,昆明率先出臺28項措施,涉及加強用地管理、支持住房消費、加快存量商品房去化、優化預(銷)售管理等7個方面。1月6日,鎮江宣布取消商品房限價。1月8日,福建從優化市場供給、促進商品房銷售及提升保障服務三大方面出臺措施,力促一季度房地產市場“開門紅”。1月10日,河南濮陽出臺支持住房消費、加大金融支持、提高供應質量、強化監管監測等四個方面20條具體措施。1月10日,廣州南沙出臺12條具體措施,涉及優化調整房地產政策、加大存量商品房去化力度、試點出讓混合功能用地、試點建設新型產業社區等內容。1月22日,岳陽市印發《促進岳陽市城區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政策措施》的通知,涉及取消限價、契稅優惠、優化住房套數認定標準、實施人才購房補貼等12個方面。2月8日,重慶宣布全面取消商品房限售。
在需求端,公積金政策出臺最為密集。據不完全統計,年初以來至少十余個城市對公積金政策進行了優化調整,包括擴大使用范圍、提升提取額度等。例如成都延長了住房公積金貸款到期日;大連將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首付比例調降至20%,提高了多子女家庭最高貸款額度;廈門提出支持省內異地購房購房提取公積金,取消戶籍或工作證明要求;濟南提高了住房公積金貸款額度;長沙提高了住房公積金貸款額度,降低首付比例;上海提高了租房提取額度、增加提取頻次、減少提取限制、擴大覆蓋范圍;常州針對購買法拍房出臺了住房公積金優惠政策。
在供給端,存量土地和存量商品房收儲工作在多個城市加速推進。1 月底以來,廣東省包括廣州、佛山、珠海、茂名、惠州等至少13個城市發布了擬回購存量閑置土地相關公示,共涉及99宗地塊,總金額超250億元,其中住宅用地和商辦用地合計占比近9成。2月18日,北京率先重啟土儲專項債發行,募資投向土儲項目規模超百億元,主要將用于舊宮鎮綠隔地區環境整治土地一級開發項目、房山區良鄉大學城拓展東區土地一級開發項目等25個項目。
此外,春節前后,各地推出了內容豐富的樓市促銷活動,活動包括購房補貼、特惠房源、線上線下聯動促銷等。例如鄭州組織了“春節·元宵節”商品房促銷活動,并推出購房補貼、特惠房源等優惠活動;南京推出“迎新年購房安家”活動,將房源展示與迎春游藝活動相結合;成都推出“安家成都·鬧元宵”購房節,27家房企攜上百個樓盤參展;合肥組織開展了春節看房不打烊“迎新春購房安家”活動,45家房企、77個在售樓盤參與;湖北17市州啟動返鄉安居購房季,推出階段性購房獎補政策。此外,云南、廣西、貴州、重慶、四川西南5省區市在北海市舉辦“壯美廣西·宜居宜游好房子·悅生活”暨五省區市“云地產”聯展住房促消費活動,通過“線上+線下”模式及現場五大購房優惠福利和“迎新年購房安家活動”,吸引各地購房者。
政策作用之下,今年以來各類城市房地產市場呈現不同程度的回暖跡象。據機構統計,今年1月全國30個重點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積同比出現微增,新建住宅銷售面積、二手住宅成交套數同比均明顯增長。房價方面,國家統計局1月份數據顯示,70個大中城市中,24城新房價格逆勢上漲。特別值得關注的是二線城市新房價格自2023年6月以來首次實現止跌回升。一二線城市率先止跌回穩,對房地產市場將起到積極帶動作用。隨著供需兩端政策持續發力顯效,一季度房地產市場有望實現良好開局,為全面實現“止跌回穩”目標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