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中國房地產市場迎來了一波顯著的回暖跡象。
據數據顯示,全國30個重點城市整體成交面積達1801萬平方米,與上月相比增長了15%,與去年同期相比更是增長了17%。這一數據不僅表明房地產市場在年底出現了積極的反彈,也反映出購房者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觀望后,開始重新進入市場。
從近幾年的月度成交表現來看,2024年12月的成交量已經創下了近三年同期的最高水平。這一回暖趨勢并非孤立現象,而是與當前的經濟環境、政策導向以及市場需求等多方面因素密切相關。特別是在一線城市,2024年12月的新房成交出現了同環比齊增的情況,這進一步證明了房地產市場的活躍度和潛力。
成交量的上漲確實讓房地產市場看起來“活了”起來。然而,這并不意味著房地產市場背后的矛盾和問題已經完全消解。
首先,房地產市場的復蘇并非全面均衡。盡管一線城市和部分熱點二線城市的成交量顯著回升,但許多三四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仍然面臨庫存壓力大、需求不足的問題。這種區域分化的現象表明,房地產市場的復蘇并非普遍現象,而是集中在經濟發達、人口流入較多的城市。
此外,盡管成交量有所回升,但房價的漲幅相對溫和,顯示出市場仍然處于調整期,購房者的觀望情緒依然存在。
其次,房地產市場的復蘇背后,仍然存在一些深層次的矛盾。一方面,房地產市場的過度金融化問題尚未完全解決。另一方面,房地產市場的供需結構性問題依然突出。部分城市的住房供應過剩,而另一些城市則面臨住房供應不足的問題,尤其是保障性住房的供應仍然滯后于需求。
此外,房地產市場的供需關系、價格水平、政策調控等方面仍然存在諸多挑戰。因此,對于房地產市場的未來發展,我們不能僅僅停留在表面的繁榮上,而需要更深入地思考和探索其內在的邏輯和規律。
在房住不炒的本質前提下,房地產市場需要重新定位其在國民經濟中的角色。這不僅僅是為了應對當前的經濟形勢,更是為了實現房地產市場的長期穩定和可持續發展。
因此,2025年,房地產市場或將迎來調控方式、發展方式的兩大“回歸”。與此同時,樓市將步入修復回穩的階段,房地產的時代不是結束了,而是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