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激烈的電動汽車市場,小米汽車自上市以來便展現出了強大的競爭力,成為了行業內的焦點。據相關數據顯示,小米汽車在短短 9 個月內交付量就超過了 13.5 萬輛,這樣的成績在新勢力車企中十分亮眼。不僅如此,其訂單更是排到了 6 - 7 個月之后,甚至出現了 “訂單黃牛” 倒賣臨近交付訂單的現象,二手零公里現車也處于加價銷售狀態 ,足見市場對小米汽車的熱情高漲。
小米汽車的火爆并非偶然,其在技術方面的優勢十分顯著。以小米 SU7 Ultra 為例,這款車堪稱性能猛獸。它搭載了超級三電機系統,最大馬力達到 1548PS,0 - 100km/h 加速僅需 1.98s(不含起步時間) ,設計最高時速 350km/h,是地表最快的四門量產車。在電池方面,它采用了寧德時代麒麟 II 電池包,最大放電倍率 16C,最大放電功率達到 1330kW,電量僅剩 20% 時,放電功率依然可達 800kW,最高充電倍率 5.2C,10% - 80% 充電只需 11 分鐘,CLTC 續航里程達到 630km,實現了高性能與長續航的完美結合。
在底盤系統上,小米 SU7 Ultra 也下足了功夫。它配備了全新的閉式雙腔空氣彈簧和高性能阻尼可變減振器,閉式雙腔空氣彈簧能夠獨立調節剛度,高低剛度差達到 35%,并支持雙腔與單腔之間的切換使用。其集成閉式空簧控制系統與傳統開放式空簧相比,調節速度提升了 100%,最高調節行程可達 50mm,運行噪音下降了 7dB。此外,小米 SU7 Ultra 還提供了全新定制的 EVO T1 絞牙減振器套裝作為選配,前彈簧剛度達到 300N/mm,是 Max 車型前空氣彈簧剛度的 5 倍,減振器的最大阻尼力為 9000N,倍適登 EVO T1 絞牙減振器支持 10 段壓縮回彈阻尼可調和正負 30mm 的高度可調。
小米 SU7 Ultra 在賽道上的表現同樣令人驚嘆。在德國紐博格林北環賽道,其原型車的圈速成績為 6 分 46 秒 874,位居原型車組第四 。在國內各大專業賽道,小米 SU7 Ultra 也不斷刷新著圈速紀錄。在上海國際賽車場,它跑出了 2 分 9 秒 944 的成績,成為上賽最速量產車;在珠海國際賽車場,圈速為 1 分 37 秒 758;在湖南株洲國際賽車場,圈速為 1 分 41 秒 806,成為株洲賽場最速四門量產車;在成都天府國際賽道,圈速為 1 分 26 秒 741,成為成都天府國際賽道最速四門量產車 。這些優異的成績,充分證明了小米汽車在技術研發和性能調校方面的深厚實力。
手機業務:銷量暴漲,重回巔峰
在手機業務方面,小米同樣成績斐然。2025 年春節假期,小米手機銷量同比增長 127%,這一增長幅度遠超行業平均水平 ,成為數碼產品購新補貼政策下的最大贏家。自 2025 年 1 月 20 日起,全國范圍內實施的數碼產品購新補貼政策規定,消費者購買單價不超過 6000 元的數碼產品,可享受銷售價格 15% 的補貼,每人每類產品限購一件,且補貼上限為 500 元。這一政策為小米手機的銷量增長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 1 月 20 - 26 日這一周期內,小米手機的總激活量高達 130 萬臺,占據了中國手機市場份額的 19.7%,成功登頂當周中國市場銷量榜首。這一成績的取得,不僅得益于補貼政策的推動,更離不開小米過去幾年在產品定位和市場營銷方面的精準布局。小米手機以其高性價比、出色的性能和豐富的功能,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喜愛和認可。同時,小米不斷完善線下渠道,門店擴展到 1.5 萬家,下沉市場覆蓋率提高,也為銷量的增長提供了保障。
大家電業務:沖擊高端,布局未來
在大家電業務方面,小米也展現出了強大的野心和實力。小米集團合伙人、總裁盧偉冰發文表示,小米大家電業務將全面沖擊高端市場,并對標行業標桿品牌 。作為小米大家電高端化戰略的首個重磅產品,月底即將發布的米家中央空調備受矚目。這款中央空調在性能上直接對標全球市場的標桿品牌大金,不僅解決了中央空調冬季制熱性能差的品類痛點,還在節能技術、智能體驗、生態互聯能力等方面做到了絕對領先 。它的發布,不僅標志著小米正式邁入前裝市場,也展示了小米在大家電領域的創新實力和領先地位。
小米在大家電業務上的布局不止于此。11 月 26 日,小米集團舉行了大家電業務首座智能家電工廠的奠基開工儀式 。據悉,小米智能家電工廠一期項目聚焦空調品類,規劃六大核心分廠,全面覆蓋家用及家中空調的裝配生產。工廠從前期規劃就以 “數字化、智能化” 為核心指引,驅動先進制造工藝升級,力爭打造全球最先進、最高效的空調智能工廠,從而保證向用戶及時交付高品質的智能空調。上個月,小米智能家電實驗中心已在小米武漢科技園全面啟用 。小米智能家電工廠的開工建設,預示著小米大家電業務正逐步構建起產研一體化的綜合實力,形成研發、生產、銷售及售后全鏈路閉環,看齊行業頭部廠商。
研發投入:重金押注,厚積薄發
小米能在多個業務領域取得如此優異的成績,離不開其在研發方面的巨大投入。在 2021 - 2025 年這五年間,小米累計投入了 1050 億元用于核心技術的研發 ,其中 2025 年一年的科研投入預計更是高達 300 億元。這些巨額的研發資金,為小米的技術創新提供了堅實的后盾,使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在智能手機領域,研發投入讓小米不斷推出具備高分辨率攝像頭與先進芯片的新款智能手機 ,并在 AI 技術的應用上取得了顯著進展。例如,小米最新發布的手機系列搭載了新的圖像處理算法,借助 AI 深度學習,能夠在拍照時自動優化場景和曝光,讓用戶輕松拍出高質量的照片 。在智能家居方面,小米的研發投入使得米家系列的智能音響、掃地機器人等產品融入了 AI 語音識別技術,用戶可以通過語音指令控制家中的各種設備,實現了更為便捷的生活體驗 。而在電動汽車領域,研發投入更是助力小米汽車在短時間內實現了技術的突破,打造出了高性能、智能化的電動汽車產品。
未來展望:持續上揚,前景無限
回顧小米在 2024 - 2025 年的發展歷程,可謂是碩果累累。在智能手機領域,小米憑借著高性價比的產品和不斷創新的技術,銷量大幅增長,成功登頂中國市場銷量榜首,在全球高端手機市場也占據了一席之地。在電動汽車領域,小米汽車以其卓越的性能和先進的技術,成為了行業內的一匹黑馬,交付量不斷攀升,訂單更是供不應求。在大家電業務方面,小米全面沖擊高端市場,米家中央空調的即將發布,以及智能家電工廠的開工建設,都預示著小米在這一領域的巨大潛力。而在研發投入上,小米更是不遺余力,巨額的資金投入為其技術創新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雷軍表示小米在 2024 年重新恢復增速增長,增長超過 30%,并預計 2025 年將繼續保持 30% 以上的增長速度 。從目前的發展態勢來看,這樣的增長預期并非毫無根據。在手機業務上,隨著技術的不斷升級和產品線的豐富,小米有望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汽車業務方面,小米 SU7 的成功只是一個開始,隨著新車型的推出和產能的提升,其銷量有望繼續攀升;大家電業務在高端化戰略的推動下,也將成為小米新的利潤增長點。
展望未來,小米有望在科技領域持續創新,不斷突破。在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前沿技術領域,小米已經展開了深入的布局,未來有望取得更多的技術突破,為用戶帶來更加智能、便捷的生活體驗。同時,隨著全球市場的不斷拓展,小米的品牌影響力也將進一步提升,成為全球科技領域的領軍企業。讓我們拭目以待,期待小米在未來能夠創造更多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