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吉利汽車宣布完成極氪對領克51%股權的收購及注資,領克正式成為極氪科技集團的非全資子公司,剩余49%股權由吉利汽車持有。
吉利對旗下兩家汽車品牌進行整合,首先是出于規模效應與成本控制需求的考慮。
從銷量數據看,2024年,極氪交付量為22.21萬臺,同比增長87%,但并未完成全年23萬臺的銷售目標;領克品牌總銷量28.54萬臺,同比增長近30%,同樣也未完成全年30萬臺的銷售目標。盡管極氪和領克都在增長,但市場競爭激烈,成本壓力大。
整合后,極氪科技集團用戶基盤擴大至 180 萬,規模效應初顯。在采購環節,供應鏈議價權翻倍,寧德時代電池采購價直降 8%;全球采購體系打通后,芯片成本砍掉 12% 。通過平臺通用化,平臺通用化率從 35% 提升到 78%,每款新車省下 2.6 億開發費,有助于降低成本,提升產品性價比和市場競爭力。
其次,有利于品牌協同與市場拓展。
極氪聚焦 30 萬元以上高端市場,以大中型車為主;領克主打 20 萬元以上市場,定位中小型車及中大型車。股權交割后,雙方可避免內部競爭,共享渠道資源。領克在下沉市場和海外市場渠道成熟,極氪也能借此加速拓展市場。
第三,也有助于技術融合與創新加速。
極氪在智能駕駛、三電技術方面具備優勢,領克在傳統燃油與混動技術上有所積累。2024 年極氪在智能駕駛研發投入大,領克在新能源轉型中不斷優化混動技術。股權整合后,雙方技術團隊合并,研發效率提升 15%,未來都將使用極氪浩瀚智駕,能加速技術融合創新,或能夠推出更具競爭力的產品。
不過,盡管整合后的協同效應顯著,極氪科技集團仍需直面新的挑戰。
首先,極氪聚焦 30 萬元高端純電車市場,領克主打10萬-20萬元燃油車市場,在實際市場拓展中,整合后的領克可能會影響極氪品牌,出現定位模糊,導致兩者目標客戶群體產生混淆,削弱品牌差異化優勢或引發內部競爭,不利于品牌形象塑造和市場份額鞏固。
其次,需要更好的平衡智能化與盈利。L3級自動駕駛的研發與落地需高投入,而極氪承諾2025年實現盈虧平衡。如何通過規模化分攤成本、提升毛利率(目標18%-20%)將是關鍵。
最后,整合后的發展可能不及預期。要完成71萬輛的年銷量目標,需極氪與領克分別實現44%和37%的同比增長,在新能源市場競爭白熱化背景下,產品矩陣的快速落地與渠道擴張效率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