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來迎來一輪又一輪的高溫天氣,全國多地的氣溫屢屢突破40℃。
空調成為很多人夏季的“救命神器”。
7月22日,#你睡覺會整夜開空調嗎#沖上微博熱搜。
無論南方北方,在開空調這件事上,很多網友達成了一致——
“整夜是不對的,應該是整天整夜/整月/整季度”
此前有媒體發起小調查,有69.2萬人參與投票,45.9萬人選擇了“會!不開整夜會熱醒”
在開空調這件事上,還有超16萬網友選擇了“定時”,并表示省電又舒服。
有人提出疑問,為啥空調一關立刻就變熱了?
據專家介紹,空調關閉后立刻變熱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室內溫度已經適應了較低的水平,當空調關閉,外界的高溫環境會迅速影響室內溫度,導致室內溫度快速回升。此外,如果空調本身存在故障,如溫度控制器問題或散熱系統不佳,也可能影響空調的制冷效果,使得房間在空調關閉后更快變熱。
“命是空調給的”,病可能也是空調給的。一些人因長時間待在空調房里,身體出現了各種各樣的不適,患上了俗稱的“空調病”。
在出門隨便走兩步,汗水就像“瀑布”的高溫下,無論是整天整夜開空調還是定時開關空調都要警惕咳嗽、打噴嚏、咽喉炎、血糖升高、頸椎腰椎酸痛、肌肉僵硬、眼干燥癥、血壓升高、腹瀉等“空調病”!
空調怎樣使用省電又健康?
這些小tips請查收↓↓↓
1. 定期清洗空調
長時間不用的空調在使用前最好及時清理,建議每半個月清理一次空調機的濾網,一來是為了獲得潔凈的空氣,二來長期使用后濾網上面會聚集灰塵,導致進氣和出氣不暢,降低空調的性能,耗電量也會增加。
2. 避免驟冷驟熱
我們機體的適應力是有限的,比如從很熱的環境中突然進入到空調房內,或從空調房內突然進入很熱的環境,這種情況下機體很難調適,容易出現免疫功能的紊亂、免疫功能低下等問題。
3. 注意保濕
恰當的濕度對于呼吸道黏膜、皮膚等免疫功能的保存很有幫助,所以要保持室內有一定的濕度,避免又冷又干。可以適當飲水補充水分,也可以在空調出風口下方放置一盆水來改善濕度,房間內濕度控制在 40%~60%為宜。
4. 溫度不宜設置太低
空調溫度不宜設置太低,室內外溫差也不宜過大,過大會加重體溫調節中樞負擔,也很容易造成頭暈、皮膚干燥、口干舌燥等不適,而且還耗電,一般最適宜溫度為26℃~28℃。
5. 定時開窗通風
開空調會使空氣不流通,空氣質量下降,容易引起鼻塞、喉嚨干、打噴嚏等呼吸道不適。因此,應該注意時常換氣,建議2小時~3小時左右開一次窗,每次通風約10分鐘~15分鐘,保證室內空氣新鮮。
6. 避免直吹身體
避免冷風直吹身體,尤其是頭面部、膝蓋、小腹、腰部等對溫度比較敏感的部位。如果直接對著頭頸部吹,頭皮溫度下降,容易引起腦血管收縮,對于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人而言,嚴重時可誘發中風。
7. 風向朝上更制冷
開空調制冷時,最好把空調風向朝上,讓冷空氣由上而下循環。制熱時,則讓空調風向朝下。一般來說,冷空氣向下走,而熱空氣反之,因此這樣可充分利用冷熱空氣自身的物理特性,自然交流。
8. 悶熱天氣要開除濕
有時碰到天氣悶熱難受,要善用“除濕”功能,讓室內濕度降下來,這樣不用調節空調溫度,也會讓人感覺舒適涼爽。
9. 空調和風扇搭配
相同設置溫度下,空調和風扇搭配使用比單開空調制冷效果更好。因為風扇可以加大房間空氣對流,實現溫度的均勻分布,而且皮膚感覺會更加涼爽。有風扇的情況下可以適當把空調溫度調高一點,但是要注意風扇也不要對著身體直吹。